两年了,杨紫可算回来了

2021-11-25 17:42:43

苦等了两年,杨紫的新剧终于来了。

在经历了辉煌无敌的2019年之后,她已经空窗了两年,直到2021年临近尾声,观众才等到了《女心理师》的开播。不用她自己在微博上说,观众真的都已经期待了无数次了。

不过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个稀罕品,心理师题材在国内剧集里出现还是第一次,杨紫在其中扮演的贺顿有着异于常惹的敏锐听力,能从嘈杂环境音里过滤出有效信息,剧中有一个情节,她去家具店挑选钟表,只靠着听声音,她就从一堆钟表中选出了最合适的那一个。

前六集看下来,《女心理师》确实没有辜负期待,演员自带话题,剧情贴近现实,拍摄手法还玩出了不少花样。

1.直面社会现实:什么是心理咨询

故事是这样的,自杀干预师贺顿因为一次主动“违反职业伦理”的行为,从自杀干预机构辞职,走上了独立心理咨询师之路,为生活中遭遇困惑的人提供心理咨询。

光是前六集,贺顿的事业线和情感线就都已经展开了,围绕在她身边的人物像追求者钱开逸、闺蜜汤莉莉、神秘人叶家辉也全部登场,还顺利解决了第一个心理咨询案例,叙事效率这块我是服气的。

犯罪、古偶、职业这些剧集类型我们看得够多了,《女心理师》在题材上就足够有新鲜感。过惯了当代生活,心理咨询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了,以至于看剧的时候还在想,这居然是第一次有剧集专门拍这件事。

虽然是第一次,但专业性毫不妥协,第一集开场就是一段专业信息拉满的旁白,用数据和专业理论给观众讲自杀的心理成因,术语多多,“剧设”就此立住了。

后面贺顿接连用上火柴测试,抛出婚姻中的追逃模式等概念,一度让我有了不掏出笔记本记记知识点就跟不上节奏的感觉。

不光是我这样的普通观众,心理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也对《女心理师》的专业性给予了肯定,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高文斌就表示,“《女心理师》剧中涉及的案例在心理工作中比较常见,对于公众很有普及价值。”

第一个案例由贺顿劝阻少女尤娜自杀而起,延展到了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知乎上的多位心理专家都对这个自杀危机干预过程印象深刻,纷纷给出了“遵循了危机干预的步骤”“开篇太精彩了”“比预期的要好很多,甚至说有惊喜”这样的评价。

尤娜在学校试图自杀被贺顿救下之后,她身上的谜团并没有减轻,她和同学小哲陷入到推人罗生门,还不时用抽耳光、刀割手的方式伤害自己。

此时,贺顿开始了真正的心理咨询过程,贺顿把尤娜行为反常的原因对准了她的原生家庭。尤娜父母对外还维持着貌似和谐的关系,事实上两人已经离婚,母亲咄咄逼人的态度压得建筑师父亲只想逃避,中年生活早已是一地鸡毛。

像现实中的很多家长一样,两个人决定等到尤娜上完高三再说出真相,但其实尤娜早已发现真相,她并不在意父母的“一片苦心”,反而是用想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维持住这个家庭。

光是第一个案例,就已经囊括了原生家庭、代际冲突、亲密关系、校园霸凌这几个时下热词,每一层激烈的冲突都没有回避,《女心理师》还是很敢的。

尤娜案件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她的经历并不是孤例,在一段并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中,每个人都在承受自己内心的缺失,每个人都用看似正确的方式弥补着什么,挽救着什么,却不知道大家其实早已渐行渐远。

而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正是这种困惑,一个个具体行为背后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心理成因,只有找出裂隙的所在,才有可能让阳光照进来,一个个尤娜才可能重新找到自我。

刚刚看完贺顿解决第一个案例,观众对于心理咨询这件事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这就是《女心理师》的成功之处。

不过除了展现专业的心理咨询过程,如何让剧中人物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也是剧集着墨不少的部分。这其实很符合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对于心理咨询,很多人接受度很高,察觉到自身出现了心理问题就会迈出这一步,但同样有很多人了解不多,甚至本能地抗拒。

剧集作为一种受众很广的艺术形式,恰恰能起到某种示范作用,让更多人意识到向外界寻求专业的帮助是可行的,所谓“救者自救”的呼吁显然也不是说说而已。

杨紫在开播日的微博里也说了,“想对那些身处黑暗的朋友们说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好的日子 但别怕 我们一直在”。

2.过硬的演员阵容:话题度之外更有专业度

再说说杨紫。

现在看来过去两年她谨慎接戏不是没有道理的,贺顿这个角色和她的契合度很高。

一方面她沉稳睿智,聪明过人,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几乎用一种侦探探案的方式解决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她情感张力十足,面对母亲和闺蜜温暖贴心,治愈周围所有人,但面对对待钱开逸这样莫名的追求者她也凶得起来。

杨紫的表演一直都不是炸裂型的,她善于用一步步的塑造让观众相信角色,能够跟着她持续走下去,为了演好贺顿,她还特意多次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体验生活,用制片人的话说,上一部戏还没杀青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看心理学相关的书了。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在给因为离婚造成尤娜行为异常的父母做心理咨询时,贺顿用了很多办法,一步步引导他们打开心扉。

她先是冷静质疑,寻找到尤娜发现父母离婚的关键节点,打破第四面墙,直接面对观众说出答案,下一个镜头推进到她的特写,她开始平静安抚尤娜父母,告诉尤娜心理问题的症结,正是要努力维系家庭关系,最后她用上了火柴测试,在温暖治愈的引导中,让尤娜父母充分释放出了情绪。

在这一场完整的咨询戏里,杨紫展现出了多次心态和深情的层次递进,大特写和直视观众的镜头也完全不在话下,证明了虽然很久没有作品露面,但好演员的底子,也就是认知和表演的深度始终还在。

除了杨紫,剧中其他演员也都挺出彩。井柏然在装酷耍帅和“过油不及”之间蚌住了,从第二集开始就和杨紫擦出了火花,而且他们这一组 CP 不是常见的撒糖或者插刀,而是在插科打诨中组起了一对“哥们儿式 CP”,不发糖改发笑点了。

井柏然饰演的钱开逸和贺顿有着一段很有想象空间的前史,他对贺顿展开了猛烈的情感攻势,苦求领导、自掏腰包、改造场地,目的就是要打动贺顿和他一起做电台节目(还屡次功败垂成),再顺便谈谈恋爱。就前六集来看,他们的情感线还有很大的展开空间。

前六集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角色肯定有章若楠扮演的尤娜,她把一个因为原生家庭出现裂痕后,采用各种异常行为来试图挽救的青春期少女演活了,尤娜站在天台上准备跳楼的脆弱,从泳池跳台上一跃而下的决绝都让人心疼,连扇自己14次耳光的段落更是看得人心惊胆战。

此外还有扮演贺顿妈妈的倪萍,两个人的母女关系也不同于传统,更像是一种斗智斗勇,光是掰扯母亲能不能喝酒、女儿收不收红包,两个人都能翻出几番,母亲和女儿之间甚至能为了催婚这么个理由,来一场真晕假晕的“谍战戏”。

至少从前六集来看,《女心理师》的演员选择很贴角色,演员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

3.惊艳的创新:用电影技法和悬疑气质包裹故事的全新尝试

如果说演员的选择和发挥是剧集成功的基础,那拍摄手法的创新就绝对是锦上添花了。《女心理师》的导演是此前打造出过爆款电影的柯汶利,擅长用镜头语言营造悬疑感是他身上很重要的标签。

他把这一切都带入到了《女心理师》中,第一集开场就是一段堪比电影的长镜头,三分钟时间里,伴随着旁白,街头的场景不断转换,各类人群如走马灯般出场,像一卷活在街头的浮世绘。据说这段长镜头涵盖了后面所有的故事单元(是不是多看几遍就能剧透全片了,不是),光是这一个长镜头就能看出柯汶利的导演功力和用心程度了。

如果说电影级别的镜头语言只是基操,那《女心理师》里的悬疑感柯汶利可以说是玩到飞起。仅仅是第一个单元,我就已经有了一种跟着剧情解谜的感觉,但结果基本上是一猜就错,因为尤娜父亲送小哲礼物是误导,叶家辉吃药喝酒是伏笔,杨紫在菜市场听声辨位是多视角转换,没有一处不是精心设计,弹幕随便一刷,都是被骗了被骗了。

而且这才播了六集,各路大神就已经开始深扒片头片尾的画面细节,尝试找出剧情里的蛛丝马迹,看《女心理师》看出悬疑片的体验,我觉得说一句柯汶利这些主创绝了一点也不过分。

我还偷偷看了后面的预告,为了把心理咨询这个相对单调枯燥的过程拍出花样,接下来还会有镜面折射、幻境空间、孩童映像等种种咨询过程的具象化操作,每一种都是不重复的场景,新鲜感、记忆点、话题性全都一步到位。

可以说能够在一部国产剧集里看到这么多拍摄手法上的创新,这种体验对我来说也是难得一见的。

而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心理问题和心理活动其实很难具象化表现,不论是燕园心理咨询师张毅,还是《女心理师》制片人都提到了这个观点,这也是剧集光是筹备期就达到了4年之久的重要原因。

所以柯汶利能将心理咨询过程和受访者的成长经历如此创造性地视觉化,也让《女心理师》在故事和人物之外,有了让人追下去的又一层动力。

我相信围绕着《女心理师》的争议一定是会有的,毕竟这个题材终究还是第一次面对观众,混类型的方式也需要观众花点时间来接受。

但争议往往也意味着高讨论度,《女心理师》才刚刚开播,这部剧讲的是社会现实和其中人的困惑,用的是类单元剧和混类型的模式,看上去还有很多的展开和推进值得我们期待,有点耐心总归是没有错的。

毕竟一部连海报上都藏着三张脸和五种动物的剧集,未来还有多少惊喜,谁又能说得准呢,所以还是继续在优酷追起来吧。

追起来。

羽一毛
羽一毛
表态
  • 个喜欢

  • 个香蕉皮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