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的不止剪辑师,还有观众吧

2021-10-27 10:42:15

​昨晚,《披荆斩棘的哥哥》录制了“成团夜”,有热心观众repo了最终出道17人名单,怎么样,在你意料之中吗?

竞演成团出道总是少不了意难平,卡位第18的胡海泉、呼声很高的大湾区哥哥林晓峰、以及在节目里表现一直亮眼的李响,最是让众人感到惋惜。

争议很大的是言承旭,张云龙。两位都是演员出身,唱和跳在节目里都不算太出彩。尤其张云龙,之前被戏谑称唱跳双废,镜头却很多,是节目里的皇族,昨晚成功出道被骂得不轻。其实这俩出道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演员路人盘大,“云承万里”CP人气高,除了初舞台,人气排名基本没掉出过17名。重点人家有颜任性啊,在哥哥里属于颜值担当,这点总让人无法反驳。

其实参考《浪姐》,出没出道又怎么样呢,能获得红利早就收得差不多了。况且,节目播到中期基本就没什么热度可言了,“成团即巅峰”的铁律恐怕将再次于本周五上演。

我看节目组也蛮佛的,或者说没什么心力,在官博放出出道团的后续营业活动,说要开演唱会,然而什么形式,什么玩法统统交给网友来定。开会?物料见网盘?颇有那么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哈......网友给节目组免费打工可还行!

看起来大家都疲惫了。要是没有李云迪这一茬,有多少人还在看这个节目,还关心他们的成团夜。

有人说这节目真正披荆斩棘的应该是剪辑师,再想想,一路追过来的观众又谈何容易。

刚开播,我的状态,如下:

追到现在,我的状态,如下:

主要是太长了,太长了~~~穿短袖的季节开始看,到现在都要穿羽绒服了还没完。

疲惫感一部分来源于单期时长。

统计了一下最新数据。《披荆斩棘的哥哥》第9期上,1小时35分,第9期下,2小时,加长部分40分;第10期上,1小时48分钟,第10期下,34分;第11期上,2小时,第11期下,2小时11分......只增不减的时长越来越让人感到窒息。

令人眩晕的时长似乎也是当今各大节目的“通病”。

《再见爱人》第13期,1小时24分,加更1小时7分。

《女儿们的恋爱第四季》第12期,1小时35分,加更32分。它不仅有加更,还出了PLUS版,VLOG版,拢共算下来看一期节目得花去三四个小时。

即便是被吐槽无聊到极致的《中餐厅第五季》,一期节目也是两个多小时起步。

为什么可以这么长?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疑问。时长挂在左下角,还没开始看就提前产生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有些节目搞直播,能从中午直播到大半夜,这哪里是看综艺,简直是跟观众熬命。个人一点来讲,我一娱乐小编,追各大热播综艺属于日常工作,除去写稿时间,你算算我每周得花多少时间在补齐综艺上哦!

现在的节目太喜欢附加各种杂乱冗长多余的元素。

有网友曾统计过,《披荆斩棘的哥哥》每一期节目真人秀的时长 vs 舞台的时长,大约在2.8 :1 左右。也就是说节目最核心的舞台部分竟缩水到只占全篇的4分之一,而本该成为佐料的部分反倒占领了主场。

打个比方。他们新设置了一个“火力值”的概念,用“火力值”竞拍公演歌曲以及选择出场顺序,竞拍的过程基本就是哥哥们玩耍嬉戏打闹的过程(姐姐们的出场顺序都是靠练习室小考成绩来决定的),不是反对节目里有这些场面,但选个歌,选个出场顺序都能持续大半集时间,貌似就不太让人理解了。

时间线拉长,则更显节目的拖拉。

我记得一公结束,节目设定了一个“转会”的概念,竞演结束后危险的哥哥可以被高票数队伍收留,大家进行自由移动交换,到最后竟然一个都没淘汰,等于是,我辛辛苦苦看了两个多小时,结果还停留在原地,看得人满脸问号......

既消耗时间,也浪费感情。

有网友开玩笑,要不是进度走这么慢,后期剪辑师也不至于为了李云迪开启暴躁加班,真相了。

时长搞那么长,为了填充内容,节目组铆足了劲儿在赛制上下功夫。

为了搞出花样,《披哥》的赛制弄得尤其复杂。跟张淇发出相同感受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吧——明明字都写在那,但是看不懂。

资深糊涂蛋是陈小春,宣布规则他永远处于神游状态,好笑的是他每次都是队长,堂堂队长,连赛制都搞不清楚,加上性格又比较随性,总是做出离谱决策,比如大湾区哥哥第一次选曲投放火力值,他们想选的歌分明没有其他组来抢,投放一部分火力值就能得手,他偏偏投放了全部火力值,其他组的哥哥暗自偷笑。

不怪他。每次宣布比赛规则,许多观众也没有一遍就听懂了的。

从繁琐的文字来感受一下复杂度吧。


赛制模式是节目的灵魂,它不仅推动嘉宾之间的碰撞,串起节目的始末,也是节目“内味儿”的核心。为了让观众和嘉宾有新鲜感,在赛制上下功夫没有错,但如果想要让观众追下去,是否能够用相对简单的话让观众了解节目的玩法是十分重要的。

规则让人十脸懵逼,结果只能是十分劝退,我身边不少小姐妹都是因为看不懂规则弃掉了,有理由怀疑这也是《披哥》“高开低走”的一大原因。

比起让人看不懂,《披哥》赛制最致命的一点在于制定淘汰标准的不一致性。

且不说一公没有淘汰任何人,到二公,最终结果,就算看得懂也大为震撼。

陈辉部落和欧阳靖部落同盟,最终在4个大同盟部落中排名垫底。言承旭、张云龙、黄贯中因为个人喜爱度的排名在该垫底同盟中是前3位,豁免淘汰。那么3个淘汰名额就应该在同盟中剩下的几位哥哥中产生,即倒数第5的麦亨利,倒数第4的陈辉,倒数第3的黄征,倒数第2的刘端端,倒数第1的敖犬。

但二公的淘汰赛制居然不是按照喜爱度,而是同盟内部自行商定离开的名单......相当于最后淘汰谁和节目组无关,是成员们协商的结果。于是,离开的人除了陈辉,刘端端,个人喜爱度排名第17位的欧阳靖也“乱入”了淘汰席位。

此设定很快引来观众愤然,“有用的走了,没用的还在。”,“该走的没走,不该走的却走了。”

三公,输掉的队伍又实行了内部成员匿名投票淘汰的模式,四公,尽管制定了末尾淘汰制,结果得了前6名的哥哥,反而没有选歌和选组的主动权。紧接着到节目后期,我们看到之前被淘汰的欧阳靖,陈辉等人又都被复活了。

就,很乱,很随意。淘汰很随意,复活很随意,既然如此,前面制定一系列繁琐的赛制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披荆斩棘的哥哥》陷入了一个僵局,不停的重复复杂赛制,但淘汰的速率又低,到后期,根本产生不出具有讨论度的话题。

不激烈,没有火花,没有意外,没有惊喜,节目失去可看性。

一开始,哥哥还能靠本人身上的故事性,以及来参加节目的新鲜感,让大家产生好奇心理,都来看节目,但他们毕竟不是养成系,人物性格也好,人物关系也好,没什么成长变化,就很难再吸引人。比如最初热度很高的赵文卓反差萌,刚开始很好笑,多了,就疲了。

拖沓的节奏,令竞演舞台也失去了很多乐趣性。

没什么紧张度,哥哥们在做的,只是不停的重复,一公二公三公似乎没啥区别。例如主打业务能力强的林志炫,永远在站桩高声吟唱,主打情怀的大湾区哥哥们,永远在唱粤语歌......当故事消磨完,情怀消磨完,没有新的东西拿出来,节目越发给人无趣、疲劳、冗长的感受。

一壶滚烫的开水,很快就变成了一壶温水,不冷不热,平平淡淡,索然无味。

安全牌打久了最磨人耐性。追不动的比比皆是,强撑着追的人唯有不停的拉进度条。

实际上,看这些下饭综艺的本质就是大家在闲暇时间图一乐呵,那么从内容载体上来讲,大可不必搞得烧脑又繁琐,简单一点,大家都轻松又快乐。从时长上来讲,更应该尊重“下饭”两个字了,四五十分钟,慢悠悠吃完一顿饭,看完一期综艺,刚刚好,动不动就播两三个小时,弃掉的概率不要太高。

一档好的综艺节目是让人看完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不是产生追起来好累的感叹。想起以前的国综弹幕区纷纷感激涕零,“进度条感人”,如今,这句话怕是很难看到了!

还有一个可怕的事实恐怕被许多人忽略了,《披荆斩棘的哥哥》是一档从33位哥哥里选出17人成团的节目,就这么点人,他们是咋想的要搞这么久哦?

进度条就要了我老命

米圆
米圆
表态
  • 个喜欢

  • 个香蕉皮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