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逛 | 去昭觉寺找戴季陶的墓

2019-11-05 11:49:09

上期说到国民党元老之一戴季陶的墓地最先是在枣子巷,一番折腾后,尸骨消失得不知所踪。

一番努力下,最终寻回,但也是没法重新埋在枣子巷了。最终,在清定法师的主持下,戴季陶骨灰安葬在昭觉寺。这也是唯一安葬在昭觉寺里面的“在家人”。

我打算进寺找找戴季陶的墓,也顺便再看看昭觉寺。我上一次去昭觉寺,应该也是十年前的事情。

第82期
昭觉寺

再次进昭觉寺,从庙门之前的林荫路开始,就让人觉得是到了佛教圣地,香火很旺。门口众多贩卖香蜡钱纸的、摆摊算命的、乞讨的。

众多江湖术士中,也有穿着黄色衣服的人在人少的时候,坐在街边一张一张地数着块票。摆摊结束,他在外面套了别的衣服,拉着两只黄狗,回去了。

一进寺庙,就都清静了。林木繁盛,要是遇到一个久违的艳阳天,不管是大殿的琉璃屋顶,还是木质的墙,在光影中都更有味道。

光透过树梢,树梢下的尘埃因光而形成的线条,更加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就像是一种神性。而这其实又完全来自于自然。

我曾经跟人在昭觉寺院子中某个高僧的房间里喝过几口圣水,我也曾听人言之凿凿给我说过某位高僧圆寂,那天的天空中出现了祥瑞。

天气晴好,不再为残荷的伤感,树叶落下还会再长。寺庙中的花果、园子的布置,自成一套园林的规范。只是在殿前院后溜达一圈,心情都和寺庙中的花草一样,愉悦,多彩。

不管是素衣的老年人,还是脚穿AJ的年轻人,双手合十,总是要在那些菩萨大佛面前虔诚地拜拜。原来,昭觉寺也是一个古装小姐姐钟爱的地方。

我很喜欢昭觉寺中朱德曾经呆过一段时间的那个小院。院子紧凑,鲜花依旧盛放。另一处院子门口,满树成熟的气柑金黄。

清定法师的墓在进行修缮。有工人在铁架上描金绘图,我下意识突然有个问题,怎么不是寺里的僧人来自给自足,亲自图画。

现在的昭觉寺,不少地方都还在修缮改造。但这对参观的人,信众来说,基本没什么影响。络绎不绝的人,还是因昭觉寺的名声而前往。

比如大慈寺文殊院,现在还能新旺的规模颇大的庙宇,多少是有些背景,有些渊源,历史上就曾经有名过。高僧建寺兴寺之后,要是再得到某个皇帝的点名表扬,得到皇帝赠送的名头和墨宝,就更加不得了。

昭觉寺也正是这样。历来昭觉寺就素有“第一禅林”之称,兴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最早叫“开元寺”,唐僖宗逃难到成都,说,“以其昭昭使人昭,以其先觉觉后觉”,还是叫“昭觉寺”吧。

得,圣意难违,昭觉寺的名字流传下来。在一张古代的寺庙地图上,你能感觉到昭觉寺曾经一度相当庞大和辉煌。后来因乱毁坏,在清定法师等人的努力中,昭觉寺才慢慢又兴盛起来。

我是在塔林找到了戴季陶规模不大的坟墓。照理说,寺庙是不安葬没有出家过的人。戴季陶能够成为安葬在昭觉寺里的唯一的“在家人”,多少有清定法师的功劳。

清定法师俗名郑全山,1920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后又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五期。作为国民党元老之一的戴季陶,之前担任过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

清定法师和戴季陶,两人先前不是没有过渊源。这应该是戴季陶安葬在这里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在重新安葬戴季陶之后的1996年,清定法师还收到蒋纬国的信函,感谢昭觉寺僧众对对其义父夫妇灵体的照顾。

有了墓,就意味着又有了另一个家,也得到了纪念。不过,就我当天一个显而易见的观察而言,大殿、佛像面前的香火明显要旺一些。

而塔林、墓地这边,则要平静许多。不知道清明,或者其他的忌日,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找到咯 找到咯~~

砰砰砰
砰砰砰
表态
  • 个喜欢

  • 个香蕉皮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