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12日,朝香鸠彦以94岁的高龄去世。在最后三十多年的余生里,他是日本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之一,“日本高尔夫球俱乐部”名誉会长,一名跟普通日本老者一样面善的人瑞。
但他也是曾经名为朝香宫鸠彦的日本皇族,二战中日军最高统帅部的核心人物,更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首恶。如果不是因为皇族身份,他本该在三十多年前就被处以极刑了。
然而他却悠游自在地以高尔夫安度晚年。他死后两年,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才开始筹建。
1
朝香宫鸠彦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之前八年的1886年,尚未正式成军的北洋舰队奉李鸿章之命,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镇远、定远、威远和济远四艘铁甲舰造访日本长崎,这是中国铁甲舰队首次访日。十余名水兵上岸前往妓院作乐,醉酒之余损坏了妓院纸糊木造的墙壁又不愿赔偿,妓院报案叫来的警察与水兵发生了冲突,拘捕一名水兵口头严厉警告后释放。
但第二天,自觉受辱的水兵招揽三百多名水兵上岸,闯入派出所袭警,造成两名警察死亡,受伤者若干。虽然发生了暴力事件,招来日本民愤,但李鸿章仍然允许四百五十名水兵登岸。然后观光很快变成了群殴械斗,最后水兵五人死亡、五人失踪,日本警察五人死亡,双方受伤者若干。
当时的清廷表现出来的态度极为强硬。北洋舰队船舰总监督英国人琅威理,甚至提议北洋舰队炮轰长崎,以武力解决此事。最终经过谈判,双方决定将所有肇事者交由本国政府自行处置,而死伤人员则由对方予以抚恤。然而日本所支付的抚恤金数额大大超过了清廷一方,也就是相当于日本进行了赔款。
长崎事件让日本朝野都感觉备受欺辱、却又不得不忍气吞声,整个日本的反清情绪由此一直高居不下。朝香宫鸠彦从出生之日起,就被笼罩在敌对清廷的仇恨气氛中。
到他长到七岁的那一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大获全胜,当年炮口对准长崎的四艘铁甲舰:镇远被俘获之后拆除、定远被炸沉、威远被击沉,济远被俘获后在十年后的日俄海战中触雷沉没。到他十七岁的那年,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开战,最终仍然以日本获胜告终。
或许从记事之日起,朝香宫鸠彦有的就是对战争的狂热,以及对中国的鄙视。
2
日本皇族向来有参战的传统。朝香宫鸠彦八岁那一年,北白川能久王就战死在台南。
与明治天皇的女儿结婚之后,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朝香宫鸠彦成为一名步兵中尉。身为皇族,自然不像庶民出身的军人一般经过年深月久的煎熬才能逐次升迁。
1922年,朝香宫鸠彦和大哥东久迩宫、二哥北白川宫成久一起前往欧洲,三兄弟都是四年后登基的裕仁天皇的核心支持者。在巴黎的日本陆军情报处,朝香宫鸠彦跟中岛今朝吾和柳川平助共事三年。而这两人,正是十余年后南京大屠杀的主谋主犯。
朝香宫鸠彦在亲属关系上,是裕仁天皇的叔父,但两人的关系近似于刘皇叔刘备和汉献帝刘协。朝香宫鸠彦是坚定的军人支持者和好战分子,以致于在1936年日本少壮军人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中,他极力主张赦免犯上作乱的军人。由于军方的妄为甚至引发了裕仁对自己权力地位的紧张,因此朝香宫鸠彦被投置闲散了一段时间。
然而朝香宫鸠彦很快就重新进入了权力中枢。1937年11月,裕仁让他代替生病的松井石根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在攻打南京的战役中,他是日军的最高指挥官。数十万南京军民的生死,都由他一言而定。
3
十余年后,松井石根在接受审判时曾辩称,他下达的南京占领令,并非后来发生的那样。
松井交待,他一来对新来的皇室成员存有戒心,就如大将迎来帝王的监军一般;二来也担心部队滥用权力,于是他命令部队在距离南京城外几公里停驻,只准备让少数纪律严明的队伍进入南京。他曾召集参谋人员开会,并宣布:“皇军进入外国首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吸引全世界的关注,因此进城部队必须严守纪律。”松井的意图是以王者之师的形象攻占南京,赢得中国人和世界对日本的信任,从而达到不战以屈人之兵的目的。
然而裕仁不这样想。以他为核心的日本最高统帅部,已经决定通过残酷地摧残南京来瓦解中国人的斗志,以蒙古人屠城那样的恐怖来迫使蒋介石尽快投降。所以他派朝香宫鸠彦火线上任,就是要让这个一直以来的好战分子和强硬派,来实施他的残忍。
12月5日,朝香宫鸠彦抵达南京外围,跟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这两名老部下汇合之后,责令其尽快攻下南京。12月12日南京沦陷,朝香宫鸠彦的司令部立即发出一连串由朝香宫鸠彦本人签署的命令,上面加盖“机密”和“阅后销毁”的字样,内容却十分简单明了:“杀死所有俘虏。”
朝香宫鸠彦更撤销了松井只让部分部队进城的原命令,让5万日军全部进城为所欲为。之后跟着的,就是惨绝人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城尸骨遍地、被强暴的妇女如堕地狱之时,朝香宫鸠彦回国复命。裕仁对其“战绩”大加称赞,特赐雕有皇家菊花纹徽的银质花瓶一对以示恩宠,表示对他的南京的所为“异常满意”。之后朝香宫鸠彦就一直留在东京的最高统帅部,跟裕仁一起参加皇族会议、一起打高尔夫球。裕仁也觉得,关键时刻还是皇族成员听话好使。
然而终有战败的一天。南京大屠杀八年后,被丢下两颗原子弹的日本宣布投降。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本来为了洗刷在菲律宾被日本驱逐的耻辱,一直准备追究天皇裕仁为首的皇族战争责任,驻日美军管制当局的首要任务一度是利用皇室矛盾,撤换掉裕仁。
然而日本的国情最终让麦克阿瑟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美国看到骄横的日军只需天皇一声投降就可以终止抵抗,决定利用天皇制度对日本进行间接统治。让在日本军民心中仍然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裕仁留任,是防止日本被他国势力染指的最佳途径。在政治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裕仁和美国就媾和达成了高度一致。
当时的苏联、中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等多国都力主审判首要战犯裕仁,但美国却秘密明确指示远东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不得对裕仁和任何皇室成员予以起诉。
结果就是松井石根被判绞刑、第6师团长谷寿夫被枪决、实行“百人斩”的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被处死——这些非皇室成员的罪犯成了日本皇室的替罪羊。而始作俑者裕仁和直接执行者朝香宫鸠彦,却逍遥事外一身轻松。日本对南京大屠杀负责的,几乎就只有这寥寥几颗人头。
4
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最后发出的感慨,两千年后依然适用。
“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善人,品德崇高却最终饿死。像盗跖这样挖人心肝的强盗,却到寿数终了才死。那些作奸犯科、专行不轨的人,却终身安逸享乐、累世不绝。我非常迷惑:天道的公正在哪里呢?”
太史公其实就是问:恶人的恶报,究竟在哪里?
虽然有人为裕仁辩护,说他不过是二战时军方的傀儡。但越来越多的史料显示,裕仁不仅全力支持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圣战”,而且在多个重大决策时都是最核心的决策者。这名逃脱了战争责任的日本天皇,活到1989年才以88岁的高龄去世,不但是历代天皇中在位时间最长及享寿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之一。举行葬礼时,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英国菲利浦亲王、西班牙国王等各国首脑都亲临东京出席葬礼。英国的《太阳报》之前报道裕仁病危的消息时使用了“地狱正恭候这位万恶的天皇”这一标题,由此引来了日本政府的抗议。
而朝香宫鸠彦甚至比裕仁还要幸福。他因为皇族身份免除了一切战争责任,1947年起依照盟军指示脱离皇籍,改名为朝香鸠彦,从东京移居到温泉胜地热海。
战前他对高尔夫的热爱就已经很出名,此后更是优哉游哉地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终日以高尔夫球自娱,一直养尊处优到94岁时才咽气。要是再多活五年,朝香宫鸠彦甚至能亲自纪念长崎事件一百周年。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几乎每一次现代化进程,都因为日本的打击戛然而止、损失惨重。不知有多少日本人会在意:朝香宫鸠彦这个表面和善的白发老人,每一次惬意的挥杆,手上都会扬起数十万南京军民的殷红鲜血。但就算再颐养天年无疾而终,亡魂的诅咒也将永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