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半个世纪:乱党、逆贼和皇帝

2017-10-17 21:05:09

1

1911年中国还姓清的时候,熊秉坤和爱新觉罗·溥仪谁也没见过谁。26岁的熊秉坤在湖北当兵,5岁的溥仪已经在北京当了三年宣统皇帝。

熊秉坤是湖北江夏县人,早年在武昌的码头上当苦力搬运工,后来进入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在军营里熊秉坤秘密加入了日知会和共进会,投身反清事业。1911年9月,在革命党人召开的起义筹划大会上,熊秉坤的提议被通过:一旦举事,工程营负责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起义前夕,共进会的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意外,俄国巡捕前来搜走所有起义文件。事情败露后,湖广总督瑞澂下令戒严,全城搜捕革命党人。当日晚,起义总指挥部遭到清军突袭,原有起义计划完全告吹。起义骨干彭楚藩、刘复基等人被捕,第二天一早首级就挂到了城楼上示众。

作为第八营代表,熊秉坤知道事态紧急,他召集军中的革命党人,晓以利害陈以大义,最终达成了“暴动者生,延误者死”的共识。熊秉坤又就近联系了左近的其他革命党人,约定当晚以枪发三声为号,枪响即马上开始占领军械库。

但意外再次发生,当晚工程营的士兵程正瀛和金兆龙在值班时,被排长陶启胜发现全副武装疑有异动,当场开枪击杀了陶启胜。枪声一响,工程营全营震动。熊秉坤立即下楼吹哨集合队伍,对空连开三枪,开始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虽然首先扣动扳机并非出自熊秉坤,但正是因为熊秉坤的当机立断,才打响了武昌起义真正发难的第一枪,此时大约是晚上七时。

当晚八时二十分左右,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后,熊秉坤以总代表兼大队长的名义,向起义革命军发布了第一道作战命令,以湖广总督衙门为进攻目标。在40名敢死队员的进攻下,10月11日黎明时分总督衙门被攻破,武昌落入革命党人手中。

武昌起义一声惊雷,各地纷纷响应,整个清王朝再也止不住油尽灯枯的颓势。5岁的溥仪后来只记得,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炕上拭泪,地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也是满脸泪痕,整个殿里只有他们三个人,安静无比。

溥仪后来才知道,那老头子是袁世凯,那一次是向清廷提出退位以保全皇族的建议。这是溥仪与袁世凯一生唯一的一次见面。1912年2月12日,溥仪正式退位。

八个月后,27岁的熊秉坤因为武昌起事首功,被民国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后来他追随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之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之后一直在湖北任事,未曾离开。

 

2

鹿钟麟比熊秉坤还要大一岁。跟熊出身下层不同,鹿钟麟出身于河北望族之家,早年考秀才不中,又因日俄战争而受触动,决定投笔从戎。1906年鹿钟麟只是士兵,1910年已经做到了副官的位置。

熊秉坤起事之后,鹿钟麟也参加了革命党人组织的滦州起义,但起义并未成功。过了几年,鹿钟麟在讨袁的护国战争中迎击蔡锷,但被护国军击溃,鹿钟麟从此改归冯玉祥麾下。随着冯玉祥的势力一步步扩大,鹿钟麟也逐渐成为其心腹。

1924年10月,在直奉战争中的直系将领冯玉祥突然倒戈,鹿钟麟奉冯玉祥之命突袭北京,很快控制北京全城,鹿钟麟兼任北京警备司令。冯玉祥对至今仍在紫禁城中居住的溥仪并不感冒,早在1917年讨伐张勋之时他就遗憾没有铲除这一复辟的祸根,此时他大权在握,决心立即驱除溥仪出宫。

11月5日上午九点多,溥仪正在储秀宫跟皇后婉容吃水果聊天,内务府大臣突然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拿着一份《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说不但必须签字,而且限三小时之内,全部搬出紫禁城。此时紫禁城的守卫已经被鹿钟麟的部队缴了械,而景山上也似乎架起了大炮。

宫内还在开“御前”紧急会议商量对策,鹿钟麟带着20多名军警已经直奔宫内。鹿钟麟把两颗手榴弹往桌子上一丢,看看还在磨蹭的大臣们,故意吩咐手下:“告诉外面,事情还在商量,先不要放炮开火,再等个20分钟。”

鹿钟麟把清朝遗老们吓破了胆。面对如此逼宫,溥仪也是不得不从。下午两点左右,鹿钟麟坐第一辆车,溥仪坐第二辆,五辆车开出了紫禁城。到了暂居的北府,鹿钟麟走了过来,此时溥仪才跟他第一次见了面。鹿钟麟问:“溥仪先生,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当中华民国的公民?”

溥仪没有料到有这样明知故问的一幕,他赶紧回答:“当然是做个公民。”

鹿钟麟笑着说:“好,好。既然你愿意做个普通公民,民国政府就会保护你。你要知道,在中华民国里是不允许皇帝存在的,我们有对付皇帝的办法。”

在被熊秉坤的第一枪逼迫退位后,溥仪的皇帝尊号一直得以保留。直到鹿钟麟,才完全将溥仪的皇帝身份变成了一张废纸。这一年,溥仪18岁。

之后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败给蒋介石,鹿钟麟通电下野,蛰居天津。1949年之后鹿留在大陆,在天津义生里街道办工作。后人回忆,他只是一个亲和慈祥的老人。

3

退位后的溥仪先到了天津居住,后来又在日本人的唆使下,到长春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时,溥仪飞往日本的飞机被苏联红军拦下,溥仪从此被囚禁在苏联数年。1950年8月1日,溥仪和满洲国其他263名战犯,被苏联移交回国,送往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为期10年的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溥仪从帝王之尊最终沦为阶下之囚,囚犯编号为981。

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予以释放。他以一名普通公民的身份,回到了北京。根据他的意愿,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兼任售票员。1961年3月,溥仪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

1961年10月,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活动。在政协礼堂第四会议厅内,溥仪在副秘书长申伯纯的陪同下,一进门就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向他伸出了手。他愣了一下,然后快步上前一把握住了鹿钟麟的手,满脸激动。这是溥仪和鹿钟麟,37年后的再度相遇。

鹿钟麟连声说:“奇遇!奇遇!”

溥仪则答道:“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溥仪了。”他大声地补充:“我是新生的溥仪!”

当申伯纯为溥仪介绍到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老人时,溥仪虽然从未谋面,但早已知道这位熊秉坤就是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让清王朝开始彻底覆灭的起义首功之臣。他激动地表示:“久仰久仰!”

然后三个人一起拍了一张合影。鹿钟麟要溥仪在中间,开玩笑地表示:谁让你是皇上呢?

拍完照片,聊起往事,溥仪问鹿钟麟:你丢在桌子上的炸弹,还有景山上的大炮,都好可怕。鹿钟麟笑道:那是空心弹,景山哪有炮?都是吓你的!溥仪听完,哈哈大笑。老人们谈笑风生,都热烈地庆祝溥仪的新生,室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中新社记者徐曰琮在新闻稿里写道:“午餐时,大家一起碰了杯。过去,武昌首义的老人们是捏着枪杆子的;鹿钟麟进宫逐溥仪时手里还捏着一颗空心炸弹。今天,大家端起了注满祖国美味葡萄酒的高脚杯,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干了温暖幸福的一杯。”

鹿钟麟死于1966年,熊秉坤死于1969年,他们跟溥仪合影时,辛亥革命过了整整半个世纪。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病不治,中国末代皇帝的谢世,至今也是整整半个世纪。

是沧桑

c70
c70
表态
  • 个喜欢

  • 个香蕉皮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