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一直有一个段子:说新中国成立之后,要投票选官方语言,就差那么一票,四川话差点就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知道是谣言,但四川人听了还是很高兴。尤其是有了网络之后,天天都在碾压别的方言。
这年头,不学习一点成都话,感觉在社交平台上都混不下去了。
看着成都话越来越火,大榜觉得,向全国人民传授成都话的精髓,开一个成都话速成班很有必要!
大榜知道你们已经在贝利马列斯·里贝金老师的带领下,掌握了不少成都话。“窑裤”“火炮儿”就是“内裤”,“省子”就是“笋子”,“过瓦”就是不许挑选,一次性用碗或盆儿装一大堆进口袋。
没有容器就要说“过捧”,拿双手搞定。当然,樱桃杨梅桑葚之类脆弱的东西,除非老板儿是瓜的,就算有容器也不会拿给你们用,只能说“过捧”。
想象一下这句歌词“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你再仔细体会一下“过瓦”和“过捧”之间的力道。
好了,“噻话”说完了,现在大榜宣布成都话速成班正式开课,速成手册都帮你们准备好了。先听一下大榜为你准备的成都话音频。
知识点一:吞音
教学目的要求:一个字可以说清楚的,绝不使用两个字。在成都人看来,北京话“西红柿炒鸡蛋”省略成“胸是炒鸡蛋”,也就少了一个字,没多大意思。不过这画面确实美啊!
教学重点难点:行云流水,不动声色地把音节吞掉,也有一些技巧可言。
一个二字词语,读音要念成第一个字的声母+第二个字的韵母组成的那个字。但通常都不会直接拼成一个字的读音,还需要加i和u。
1.第一类是第一个字的声母+u+第二个字的韵母。来,跟着大榜念。
居然居然居然要说成“卷卷卷卷卷”
2.第二类就是第一个字的声母+i+第二个字的韵母,来,继续跟到念。
当然,也有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类的少数。比如成都人最喜欢语气词“嘎”,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该是吧”,疑问的语气,提出一个看法后,再征求别人的观点。
“这个糖油果子还有点好吃嘎?”“剽德。”
没听懂?“剽德”就是“不晓得”,也是典型成都话吞音的一个词语。
当你学会连贯地说:“尖(今天)卷(居然)下雨了,我们绵(明天)再揣(出来)葵(可以)吗?”,恭喜你,这个知识点你彻底掌握了。
知识点二:ABB结构的叠音
教学目的要求:成都人的牙尖,成都人的萌,成都人的乖巧,全都在叠音词里面,这也是成都话最大的特点之一,学会了,你也是春熙路口子上的乖幺妹儿。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不做作地说出这些词语,相当考验水平,建议多向逛菜市场的成都女人学习。不建议男的学习,不是真娘就是真GAY。当然,大老爷们儿逗逗孙子,还是可以。
有哪些词语?
风把电灯吹得哗哗响,天气突然降温,要说“外面风蒿蒿”。说完这句,下一句一定是“快去加一件衣服,免得感冒了”。
对于味道,如果是酸的,要说成“酸叽叽”或者“酸纠纠”,感觉上讨厌,其实心里还是美。如果是甜的,那也要说成叠音,“甜咪咪”。
形容颜色,很多地方都喜欢用“黄灿灿”“绿油油”,但只有成都人才说“白cuacua”的,是苍白的意思。“他的脸白cuacua的,担怕(担心恐怕)是得病了。”
关于状态,酒喝多了,走路不稳当,东倒西歪,要说成“打窜窜”,一不小心就要栽跟斗。
夏天汉流多了,背上黏糊,成都人要说成“粘呀呀”,糖化在手上了,一不小心踩到屎了,也说“粘呀呀”。同一个词,这画风确实有点大了。
当然,这么多ABB型的叠音里面,最地道最市井的还是“瓜矬矬”,“这个婆娘瓜矬矬的。”“你硬是瓜矬矬的,喊你到楼底下买个5号电池,你非要买7号电池。”
课外拓展:说一个人莽撞,要说成“飞叉叉”的,如果是四个字的词,那要说“风拾(儿)麻膜”。
知识点三:AAB结构的叠音
教学目的要求:还能有什么目的,还不是为了卖萌,成都话终生都在致力于卖萌!
教学重点难点:成都话中,ABB结构的叠音,大多是形容词。换一下顺序,变成AAB结构,用来当名词。
第一类:是以“儿”结尾的叠字。
茶杯、杯子要说成“杯杯儿”;茶壶、水壶要说成“壶壶儿”,铁钉要说成“钉钉儿”。
你放心大胆地猜猜“铛铛儿”是拿来干嘛的?这是成都农民拿来舀尿桶里的水拿来浇菜的工具!是不是闻到了一股味道,哈哈哈。
吃的豆子成都人也要说成“豆豆儿”,脸上长的,那个叫“痘痘儿”。
课外拓展:成都话儿化音的精髓,在两个词。一个是“吃巴屁儿”,意思是占别人便宜,别人吃酒席,你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也去,一分钱不花就吃了一顿好的。这种人要不得。
还有一个就是“边花儿”,书面的说法叫“单眼失明”,成都人生动,直接按照所见的形象来命名。得罪人的词语,只能在背地里说说。惹事了不要怪大榜没提醒你哈。
第二类:没有儿来凑字数,绝对是正经AAB结构名词。
小孩的开裆裤成都人叫“叉叉裤”,双脚叉开就可以解决大小便的问题,按照动作生成的名词。
手掌也叫巴掌,但成都人还要装怪卖萌,一定要说“巴巴掌”。“大家的巴巴掌不够热烈啊!”
说具体的物件用AAB结构也就算了,成都人连方位也不放过用AAB。
底下要说成“底底下”。底底下都找不到,那就真的找不到了,哦嚯,只有买新的。
知识点四:ABAC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说也奇怪,成都话中,ABAC结构的词语,基本都是骂人的,可能是语气上具有无人能敌的效果。生活中,谁还没有小矛盾。一连串四字骂人词语的把握,可以深刻地把握成都人牙尖的精髓。
教学重点难点:词语本身没有难点,把握几个关键字“怪”“瓜”“宝”的基本情感基调就八九不离十。真正的难点在如何与人争吵,一直动口不动手,这需要深刻的实践。
觉得某人特傻,要说“宝里宝气”“瓜眉瓜眼”,这两词多集中在整体气质的形容上。气质从何而来,首先还是得看五官长相。所以此类损人的词语,一定要和眼睛眉毛嘴巴鼻子结合起来。
声音不好听,听了心里不舒服,成都人说“莽声莽气”、“怪声怪气”。
再强调一次,这种ABAC结构的词,通常都不是好词!谁拿来说我,我就要给那人两耳屎(耳光)!
知识点五:ABAB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一个字可以说清楚的,非要装疯迷窍多说三个字,掌握了这些词,你就是全天下比滚滚还萌的宝宝!
教学重点难点:词语含义的好坏要分清,不然被骂了都不晓得。
感觉有一点点辣要说“辣呋辣呋”,还可以接受的程度,没有辣到崩溃。
绝倒麻婆豆腐有点麻,你想用“二麻二麻”?对不起,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喝酒的,成都人微醺的状态就是“二麻二麻”。刚刚上脸,还没有醉到要去九眼桥裸奔。
划重点,下面两个是说人脾气怪,不好相处。“那件衣服怎么讲价都不卖给我,女老板傲起傲起,不卖算了。”“呕起呕起”基本和“傲起傲起”使用场景一样。
知识点六:AABB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私以为这是叠音词的加强版!听起来萌哇,要是有天吃饭没过瘾,觉得食材差劲,用这些词怼老板最好!看他还敢不敢烧(坑)你!
教学重点难点:有什么难点,掌握了叠音就掌握了加强版的叠音!
菜吃到最后,剩下的就叫“汤汤水水”,拿来第二天煮面条都没人吃,成都人通常是要拿来喂土狗的!
买到不好的肉,东一块西一块,就一根白色的油脂连起来,这种肉就可以形容为“巾巾吊吊”,买回去要挨骂。女的穿得太清凉,各种蕾丝,也可以被称为“巾巾吊吊”,穿回去,妈老汉儿也是要把你脑壳骂冰(成都人骂人的最高级别)的!
掌握这些成都话的词语,听懂成都人说话简直就不存在大问题。水平的提高,建议各位课后多看李伯清,多看谭谈交通,多看川话版蜡笔小新,川话版猫和老鼠。
当然,经常有时候,成都人自己也听不明白周围人在说啥子,毕竟成都话里面的“接头暗号”实在是不要太多,我们技术哥搞了一个好耍的小游戏,来测试一下大家对“听”成都话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是考验一下大家对成都的熟悉程度。
进入这个小游戏,我们会播放相关的音频,大家听到后点选对应的答案,我敢打包票,这些声音你经常听到,也经常被弄昏。其实啊,要消除听不明白,听不清楚的问题,最根本就是要换用中国移动4G+高清语音,毕竟接通无延时、通话高保真,想要听不清楚也难。
猛戳下图,进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