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台剧现在已经是这样了

2019-04-13 08:29:41

简直好笑,连《绿光森林》都要拿来翻拍了。原版就很一言难尽,女主傻白甜,男主温柔霸道,女二恶毒心机,男二守护天使,一堆的老梗。

何况,立威廉这张颜,真的很难吃下。五官没有任何问题,拼在一起就是最大的问题。

感慨啊,小言网文拍光了,古装又受限制了,兜兜转转,摄影机开始对准了十多年前的台偶剧。除了《绿光森林》,《王子变青蛙》和《命中注定我爱你》也在翻拍之列。

想问一句,原创影视剧濒临绝种了吗?

《我和我的经纪人》里透露过影视行业的现状,往年,横店大概有三千多部剧在拍,今年,锐减到只剩一千多部。一千多里,还夹杂《绿光森林》之流。确实是寒流过境。

而台剧却悄悄地迎来春天。有阵儿流行这种说法,“TVB不行了,台偶剧时代终结了。”只说对三分之一。TVB不如以前大势但没有枯竭,今年还有惠英红加盟的《铁探》。

重点是今天要说的,老款台偶剧那套骗三岁小孩的玩意儿确实没落了,但台剧人没有因此拒绝长大。相反,他们迅速调整步伐,在已成小众的台剧圈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势力不如从前,但口碑在节节攀升。新一代的台剧令人刮目相看。

这部打着“贾静雯回归之作”logo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刚上映时口碑就爆了,如今豆瓣评分爬升到了9.4。

这段话品一品,再不是爱来爱去的腔调了。

甚至有人在说,它是今年的第一部华语神剧。得到评价最多的一个词,是“真实”。案例真实,一桩发生在电影院的无差别杀人案。乱象真实,法律程序得不到彻底贯彻,媒体为抢头条忽视对假新闻的鉴别,公众随波逐流一刀切地在网络“惩恶扬善”。

看起来是很美剧的题材,编剧巧妙地把视角对准了更东方式的,也更贴近每一个普通人的,平凡家庭。

比如贾静雯饰演的新闻台主编,最擅长的事是为了新闻“爆款”利用舆论制造噱头。然而这个表面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儿子却是杀人案的受害者,因为儿子的罹难造成的夫妻误解,让这个受害者家庭濒临破碎。

而犯罪者的家庭,受儿子杀人所累,剩下的父母和妹妹不为社会所容,在唯一清醒的母亲的坚持下,妹妹改名换姓进了新闻台工作,父母则被迫回到乡下苟且度日。

还有跟当事人无关,却坚持查明真相的法扶律师家庭,律师单枪匹马为杀人犯辩护遭到民众泼粪和网络暴力,怀孕的妻子则因为丈夫工作繁忙长期忽视忍无可忍提出离婚。

这些曾经普通又渺小的人、平淡却美好的家庭的命运,因为一桩杀人案交织在一起。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所有人又都是加害者。《我们与恶的距离》拍出了这些每天都可能真实上演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的故事,一边让人反思社会事件对人和家庭的影响,一边又不得不令人自省善恶的边界。

而且这部剧还探讨了一个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就是“杀人偿命”的规则在现代法制社会中还该不该存在。尽管仅凭一个电视剧,这个问题最终可能也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但至少它提供了一个冷静的、可供讨论的思路,判刑的震慑力,和找出凶手的犯案动机,究竟哪一个对未来社会更有帮助。

在作为杀人犯或者受害者以前,大家都是生而平等的人,到底在哪一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而侥幸活着的幸存者们,更该做的或许不是简单粗暴地制裁,而是避免下一次伤害的发生。用剧中法扶律师的话来说“一个案件的结束,并不是判判刑就没了”。

从重大社会案件入手,刻画的却是最真实的人的故事,这大概也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成为神剧的理由。

因为《我们与恶的距离》,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不知道台剧现在已经是这样了?!

的确,台剧曾经兴盛一时。在大陆观众的印象中,台剧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台剧先驱代表《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一剪梅》,与《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为代表的港剧一起,共同成为大陆观众的电视剧启蒙。

90年代,台湾模仿港式武侠,不但拍出了一系列卖座的金庸武侠电视剧,还自成一派制作了不少诸如《新白娘子传奇》《戏说乾隆》《包青天》《一代女皇》等引发万人空巷的古装片。而从《六个梦》到《还珠格格》的一系列琼瑶剧,则把台湾电视剧的影响力推到巅峰,赚足了两岸女性的眼泪。

2000年以来,台湾电视开始了偶像剧之路,《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命中注定我爱你》的爆火,算是延续着90年代以来台剧的繁荣,直到2011年,《我可能不会爱你》的播出,被后来认为是偶像剧时代的终结。

这之后,随着大陆资本崛起,台湾导演和演员大量来大陆拍戏,在偶像剧繁荣的十年过后,台剧市场开始进入低谷。

只是现在看,也未必完全是坏事。偶像剧拍不动了,怎么办?绝处逼得人不得不逢生。于是打开视角,不谈那些烂俗爱情了,接接地气,关注现实,了解社会,学习并接受一个拥有更多题材和思路的创作新世界。这才能出现《我们与恶的距离》。

当然好台剧不止这部。同样出圈的,是2015年改编自白先勇同名小说的《一把青》。视角关注国军飞行员和他们的妻子,这在大陆电视剧中,几乎从未有过。拍战争题材,演的,却是牺牲流血的男人背后,女人们的故事。

导演很聪明,把他们的老本行,拍偶像剧的技能糅杂进沉重的历史灾难中,用普通人在历史车轮下的飘零、挣扎渲染战争的残酷。有点像《无问西东》,宏大叙事,没有,反而是小人物的情感最动人。

当然,《一把青》里的偶像剧水准是厉害的。光是吴慷仁穿飞行员制服就值得押五星了。

演的又是撩妹十级的痴情浪子。养个伤,给女主留下一张纸条,写“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度此生。”女主要走,直接开飞机赶到火车站,搞得火车晚点开不了。

情话是这种,“你像一个导航塔,单单薄薄,平平板板,就算立在山里,我远远就看得到。”“单薄”和“平板”用在女生身上是有点瞎啦,但一个帅帅的飞行员,形容你是他的导航塔,还不苏吗?

反正我能get到“你能给我家的感觉”这层意思。

最猛的是,开飞机兜风,开到了女主学校上空盘旋。全校女学生出来看,看得个个桃花眼。酸成柠檬的学姐呛女主,“如果他真是来看你的,你站着别动,看他会不会回来。”气得女主调头就走。

她一走,男主一甩方向盘,从她头上低空飞过,吓得女主蹲地上。朋友,用飞机泡妞,你见过吗?

至于后面,不剧透了,看过的都要哭死。

说说吴慷仁。早年也是演偶像剧的,万年男二号,最出名的一个角色是《下一站,幸福》里苦恋安以轩的备胎男二。台偶剧不吃香了,吴慷仁倒崛起了,被台湾媒体夸作“只演好剧”的绝对男主角。

他有一种天然的苏感。这种苏,很难具体分析成分,可能是软糯但低音炮的声音,可能是白白瘦瘦高高的典型台湾男生的体型,可能是儒雅温柔有点甜的气质。

花美男审美之后,吴慷仁这一型,可以代表更精良的新台剧时代。《我们与恶的距离》里,他演法扶律师。

还有一部高分台剧,我们也写过,《滚石爱情故事》,第一集就是吴慷仁和杨丞琳的“从朋友变恋人”的故事。配合这集的主题曲《爱情》特别治愈。

吴慷仁演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有点暖男,有点懦弱,有点平淡。遇上了在唱片店打工的杨丞琳,一步步展开感情。结尾这段演得真好。两个好朋友终于捅破了那层纸,抱在一起。

吴慷仁开始有点不适应,抱了抱,感觉到幸福,偷偷笑了。从好友升级恋人的感觉就有了。

也是这部剧突然发现,当年在《流星花园》里演小优的杨丞琳,变美了,成熟了,演技也好棒。她主演的《荼蘼》,也掀起过话题。

《荼蘼》的呈现方式很残忍。引子是,女主和男友原本过得开心又努力,他们已经存好了钱,准备结婚。一个更好的机会来了,两个人可以派去上海工作,薪水翻倍。

这个时候,男友的爸爸车祸瘫痪,男友去不了上海。问题来了,女主是选择独自去上海开辟事业,还是留在台湾结婚然后照顾这个已然也瘫痪掉了的家?

导演拍了两种方案,A方案,女主在台湾,结婚生子,当起了家庭主妇,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她懊悔,为什么当初没有选择去上海。

B方案,女主去了上海,事业一片红火,但感情一路受挫,最后孤苦伶仃。她也懊悔,如果当初留在台湾结婚该多好。

一针一线,把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困惑、迷茫、无助无奈,绣给观众看。无论哪一种,都会刺痛你的心。

去年,还有一部探讨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单元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关于原生家庭父母孩子关系的话题,其实同样也是大陆观众关心的,《都挺好》的热播可以证明。

《都挺好》家长里短46集,最终也不可免俗地回归大团圆结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却是以假设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方式,彻底撕破血缘的纽带,比如妈妈通过遥控器控制孩子的人生,比如孩子为了考好成绩取悦家长而杀猫……

荒诞,又讽刺,血淋淋的程度不比《都挺好》逊色。

诸如此类反思社会现实的台剧还有很多。去年就有高分同志题材的《越界》,还有反映校园暴力、贩毒事件的《翻墙的记忆》(这部还是你们的白月光吴聘自导自演的哦)。

前年有着眼医患、医药关系的《麻醉风暴》(这部剧其实已经是第二季了,延续了2015年首季的良心制作)。

此外也有号称台湾版《请回答1988》的《花甲男孩转大人》,涉及校园暴力的《通灵少女》,就连老题材的偶像剧也出现了许多题材新颖的好剧,比如《1006的房客》《必娶女人》《恋爱沙尘暴》《钟楼爱人》等。

再回头看我们这边,线上在播的:新《新白娘子传奇》、新《倚天屠龙记》、新《封神演义》……顶着一个“新”字,内里尽是旧的故事、旧的套路、旧的思想!难怪黄子韬都能拿下“近期最高分”了。想想,不脸红吗?

绝处逼得人不得不逢生。

讲啦
讲啦
表态
  • 个喜欢

  • 个香蕉皮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