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搞不懂,刘宪华为什么对《向往的生活》这档综艺如此执着。
他明明5岁学古典小提琴,6岁学钢琴,16岁拿了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10级银奖章,17岁进了SM公司训练一年就出了道,21岁又考进伯克利音乐学院,还没毕业又被SM公司叫回来。
好好的一个音乐天才,偏偏要扬短避长跑到生活类综艺里疯狂暴露自己的短板。这感觉,真像是人鱼公主喝下毒药,以变成哑巴的代价换来了双腿走上了陆地,到头来呢,还是没法得到王子(观众)的爱。
他在《向往的生活》第一季里表现出来的效果真的挺迷,笑果一般,还出奇的尬。
中文不利索就不说了,懒、偷吃东西、尬撩女生,这其中随便挑一项出来都能点燃观众心中的火药桶。一顶“综艺猪八戒”的帽子就此扣上,刘宪华也不知道因为这个节目败了多少路人缘。
结果到了现在的第二季,彭昱畅空降“蘑菇屋”成为了新的常驻嘉宾,还让刘宪华的危机感爆了棚,生怕自己被换了。
于是刘宪华开始各种围着黄磊转,削尖了头想要讨好“黄磊爸爸”。黄磊要做饭了,他会站在黄磊身后,小媳妇似的帮黄磊系好围裙。
肉眼可见,他也不懒、不偷吃了,勤快得像是变了一个人。带着彭昱畅去蘑菇屋,到了上坡路二话不说就主动提起了自行车。
叫他挖泥也就挖泥,不多逼逼,一挖就是几大桶,装满了一车差点还推不动了。
最近这期来了女嘉宾李小冉,倒也没见着刘宪华去油腻别人了,虽然还是吃了不了解国内娱乐圈的亏,小声问黄磊:李小冉和潘粤明是什么关系?
最莫名其妙的,还要为自家粉丝的冲动埋单,让前辈洗涮两句,发泄发泄,自己乖乖赔着笑,听着就好。——也只能在一边陪着笑,听听也就算了。
看到黄磊一个人在院子里烧开水,刘宪华假装无意间走了过来,小心得不能再小心的问:“我可以留在这儿吗?”
黄磊一听乐了,说:“这种事我又不能决定,你得问导演组啊。”完了又小声地补了一句,“也没有让你走啊。”
这种感觉其实有点似曾相识,一个异乡人,虽然也算不上是初来乍到了,但要想彻底融入进来,真是要小心翼翼的。就像加缪的《局外人》里的那句话,“要嘛努力使自己异化,要嘛就只有被审判。”
这种经历刘宪华的父辈也有过。
之前刘宪华参加韩综《我的朋友家在哪里》,大家这才知道,他家里住的房子是在多伦多900万美元的豪宅,连车库都有三个。刘宪华的一帮朋友看到之后感叹:这在加拿大也是富人了吧。
当然这些都是刘宪华的父亲缔造的,他的父亲曾是中国香港籍,但18岁就前往加拿大留学随后便移了民,院士、房地产总裁、商会会长……各种头衔数不过来,在多伦多当地的华人圈里绝对是精英人物。
事业上的成功是一回事,提起当年初到时最艰难的事,其实是“亲近”当地人。
好不容易在异国扎下根,生下刘宪华,也是地道的加拿大人了。却没想到到了刘宪华这儿,又要再经历一次融入“异国”的问题。
刘爸爸在饭桌上讲起了儿子当年决定去韩国的故事,刘妈妈在一旁表情有些黯淡,像是回忆起了当初儿子离家的经历,有些后悔和不舍。
刘宪华17岁那年,有天从学校回家,一放书包就找到爸爸说:“爸,我想参加SM audition”他爸一脸疑惑,问他:“SM是啥?”刘宪华跟爸爸解释清楚之后也就去了,并且顺利通过。
爸爸得知他通过却不怎么高兴,因为这意味儿子将去韩国,当时的反应就是一句“oh my god”。带着担心他让刘妈妈陪同刘宪华去韩国先看看,回来之后得知,SM公司就像好莱坞一样,这才勉强放了心。
之后两三个月,爸爸在家里接到刘宪华从韩国打来的电话,常感觉得到他在哭,也不知道是不适应异国生活还是因为太想家。刘宪华爸爸当时对他说:“想象一下,某一天成功的你的样子。”
这话放在大洋的另一边可能没他爸想象的这么轻松,音乐上努力是一方面,作为“偶像”,讨好粉丝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韩综的那一套在我们看来有些无情:只要你拿了通告费,就要非常用力的搞笑,这就是韩国综艺人的职业操守。于是刘宪华也卖力地扮演着一个“外来者”的角色,被戏弄、被教育是家常便饭,他的人设也就是这么一个单纯,逗逼,不在同一个次元的人。
参加《真正的男人》,刘宪华不习惯韩国式的盘腿坐,身旁的人都坐得好好的,就他在中间捏着自己的脚拱来拱去。
同时,一起训练的哥哥们对他说的各种谎话他也照收不误,会相信他们的话带着现金准备去军队买枪,相信他们说戴红帽子的是经纪人。
结果又被教官狠骂了一顿。被骂无所谓,重要的是韩国观众也爱看他作为外国人闹笑话犯错的样子。
到了中国的综艺,需要的还是他“异乡人”的身份。
当初《向往的生活》总导演王征羽找到刘宪华的理由。有了“黄磊爸爸”“何炅妈妈”这两个角色之后还必须加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懂中国”,至少是不懂中国乡村的。
最好是abc,外形上能让大家有亲切感,但为人处世方面又不是我们熟悉的这一套。
不得不说,导演还真鸡贼,知道abc的表现一定会引起争议,制造起话题,为节目带来热度。
事实也证明,刘宪华完美达到了导演的预期,他的争议点实在太多了。
在第二期里边,黄磊做了鱼,当刘宪华吃到鱼籽的时候就懵了,一直的在问这是鱼的哪里。黄磊说这是鱼的卵子,他不懂;金玟岐说这是鱼的宝贝,他也不懂;最后何炅用最通俗的说法介绍:鱼的宝宝,他才明白了。
于是节目下来就被嘲了,一个29岁的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鱼籽?
对着刚认识不久的陈都灵和李冰冰问“你爱我吗”“你想我了吗”这件事也被轮了一遍。
不光是《向往的生活》,在《花样姐姐》里也是这样。他对女生的无差别情话与过于殷勤在我们看来实在油腻。
自以为偷吃东西只是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结果被喷了个惨。
一个什么都不懂总是出洋相的“外国人”,韩国人看了倒是哈哈一乐(这种心情可以参考我们听大山说相声,看汉语桥上各路外国人唱中国歌背中国诗),可惜这一套到中国就不管用了,毕竟真的很难把黑头发黄皮肤的“阿华”当外国人看?非要说自己是Henry,只会一个大白眼翻过来。
刘宪华在经历了国内几档综艺的如潮恶评后才发现,自以为正确的处事方式(节目中)到了这里只会让大家反感,尽管这种热情和开放在加拿大的家里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
比如一家人坐在客厅,刘宪华的哥哥当着父母大方聊起弟弟教自己的韩语都是用来和女生搭讪的,诸如“要喝杯咖啡吗?”“哥哥请你”这些撩妹的话。
刘宪华说,不止这些,你都不记得了吗。这时候爸爸也出来开起了大儿子的玩笑:他不记得是因为现在没有女生在场,要是有的话他一定一套一套的。
对比两边的生活,这不就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乡村的《变形记》吗?
这几年,“回归”是一股潮流。可如果把刘宪华也归入其中的话,他的“回归”更有一些别样的滋味。他没有初代偶像韩庚归国时得到的热捧,没有鹿晗说一口京片子(以及国民闺女、北京小妞女朋友加持)混“京圈”的如鱼得水,也没有一个就在国内做自己经纪人的爸爸,甚至连一个能见面的直系亲人都没有。
不谈发展前景,至少韩庚鹿晗们回国之后有了更多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而刘宪华还是只能通过手机与妈妈聊聊天。
或许跟在韩国时一样,当妈妈问起他,是不是一个人的时候,他依然会假装大大咧咧的说:没有,我身边好多朋友呢,我不寂寞。
他是异乡人,也不是异乡人,这就是刘宪华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