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6年11月2日,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的段祺瑞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早在十年前,他就因“三一八”事件——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所记——而黯然下野,过着寓公的生活。
据说自从那次枪响以后,他余生就一直吃素。晚年身体日益衰弱,中医西医都劝他开荤增加营业,他却表示:“人可死,荤不能开。”
下野之后,段祺瑞的业余爱好有了大把时间来操持。他爱好围棋,在府中邀请当时国手与之对弈。经人介绍,他以供给学费为名,资助一个十一岁就已丧父的小孩每月一百元。这在当时是个庞大的月薪数字,按购买力算约合今天的一万元,而当时一栋四合院也就一千八百元。
这个小孩后来去了日本,把日本所有的围棋高手全部变成他的手下败将,他就是吴清源。
段祺瑞一向以其清廉而为人称道,被称为“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他衣着随便,饮食也平常,不求奢侈。堂堂一国总理,服装和车马排场还不如一个普通的总长。他对房地产和实业投资都不感兴趣,虽然位高权重,但资产跟其他那些人一比,实在显得寒酸。
段祺瑞是安徽人。逝世后家人亲友多主张归葬于皖南黄山,也算是落叶归根。但长子段宏业力主将灵柩移往北京安葬,他称老爷一生事业在北方。 灵车到北京时,与段祺瑞一生多有不睦的吴佩孚也亲来迎接。
段宏业东看风水西瞧地理,怎么也选不中一块合适的地方。但没等下葬,日军就已经进了城,占用了段祺瑞灵柩暂放的卧佛寺。不得已,只有匆匆忙忙地将灵柩移出,运到西郊段祺瑞三弟的坟地里、就靠着大路边葬下。段祺瑞生前好友不禁叹气:“没想到老头子轰轰烈烈一辈子,死后差点没有葬身之地。”
要怪,只能怪段宏业自己不争气。
2
段祺瑞21岁那年与江苏吴氏成婚,婚后第二年生下长子段宏业。段祺瑞忙于事业,段宏业自小寄养在别人家里,十几岁时才回到段祺瑞身边。此时段宏业的生母吴氏已经病亡,段祺瑞给他找的后妈是袁世凯的义女张佩蘅。此外,段还有五位姨太太。
段祺瑞从小对段宏业寄予很大希望,但段宏业自小就不务正业,让段祺瑞很是失望。他让段宏业在陆军部执法处挂名当了个提调,但段宏业基本不上班,每天最爱在外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段宏业的妻子带着孩子住在段家公馆里,而段宏业在外另有金屋藏娇处。他看上妓院里的谁,就接出来当姨太太,玩腻了就再送去挽救失足妇女的济良所。
段祺瑞也打也骂也疾言厉色,可对段宏业而言都无关痛痒。一次暴怒的段祺瑞叫上勤务兵,结结实实地打了段宏业一百军棍,让这花花公子老老实实在家里卧床养了几个月的伤。
但伤一好,段宏业又出去玩去了。他先后娶了几房姨太太,除了生儿育女外一事无成——围棋倒是比老子下得还好。段祺瑞又伤脑筋又无可奈何:总不可能把这没用的东西打死打残吧?
段宏业不争气,他从来不管的儿子段昌世倒是学霸,去了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有一天他接到电报,说你爷爷身体不好速归。他十万火急赶回家里,生怕到时已是一片披麻戴孝,结果到了一看,却是一片张灯结彩:段祺瑞给长孙,找了也曾担任民国总理的龚新湛的四女儿做妻子。
长辈很满意,但受过西方自由婚恋教育的段昌世却老大不愿意。虽然被迫成婚,但婚后他很快就提出:要去日本留学。龚四小姐哭哭啼啼,一定要跟丈夫一起去,然后两人都去了日本。
段昌世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没有培养出夫妻感情,却迷恋上了一位温文尔雅的日本姑娘山崎光子,回国时把她一起带回了家。段家长辈自然极力反对,连家门都不让进。段昌世威胁宁肯搬出段家、放弃全部财产,也要与身家显赫的龚四小姐离婚,把没有地位没有背景的日本孤女山崎光子娶进门。最终长辈终于让步:离婚是不用想的,段家丢不起这个脸。但要山田光子进段家门,除非她能生个男孩。
或许是天意,山田光子第一胎就产下了男孩段希增,顺利搬进了段家,变成了段家后人口中的“大嫂”。而龚四小姐长住娘家,只是逢年过节才来段府应酬一下。
段祺瑞的长孙、痴情的段公子,不爱包办的原配,只爱自己选择的日本妹妹。
1937年日军占领天津,一队日本兵来到日租界段昌世的家中,山崎光子以日本礼节招待,却遭到训斥和几耳光,“谁叫你嫁给中国人的?”然后山崎光子决定嫁夫从夫,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日本名字,改名为段珊。
她教导后代:对人一定要有礼貌,要尊重他人。段家上下,一致说她是难得的好人。
3
段祺瑞的女儿们,几乎都嫁给了名门后代。
长女段宏淑,嫁给了李鸿章的侄孙李国源。段祺瑞下台后全家搬到了安徽,抗战时又去了香港,很早就因病逝世。
次女段宏彬,嫁给了留美的博士张直宏,后来两人长期生活在美国。直到2002年,百岁高龄的段宏彬才在美国去世。
四女段宏筠嫁给了奚东曙,奚有一个同学名叫周恩来,奚在天津开了一家很大的商行,生意做得很大,出手阔绰。1949年,段宏筠和丈夫移居香港。1997年时,全家又移民去了加拿大。
五女段宏荃嫁给了湖南文人傅树苍。傅曾是章士钊的秘书,49年之后在湖南的大学里做教授。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三女段宏巽,她嫁的是袁世凯的侄孙袁鼎勋。她颇有男子之气,做事说一不二刚断果决,是横跨袁段两大家族的人物,深得段祺瑞的宠爱。出嫁时,把一套洪宪瓷送给她当嫁妆,当年这种洪宪瓷存世仅有两套。
段宏巽虽是三小姐,却比段宏业更有长子的当家风范。学生运动时段公馆外有抗议的学生,段宏巽守在门口,把所有人挡在门外,放言谁敢进来就开枪打谁。
这样的女中豪杰,父亲死后也不会吃亏。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段宏巽受到冲击被批斗,不得已把那套洪宪瓷交出来捐给国家;后来在上海文史馆做馆员。虽然年老,却脾性不变。到晚辈家里住,必须给她把洗脸水洗脚水倒好。教小孩读诗,只说三遍,背不出来就叫出门去罚站。
4
段宏范是段祺瑞的幼子,段祺瑞去世的时候,刚刚十八岁。因为段祺瑞有父训“不从商不从政不从军”,所以段宏范和妻子虽然双双毕业于南开大学,但一直都没有工作,每月靠蒋介石拨给的2000大洋生活。
49年之后生活来源断了,段宏范不得已找到父亲的老友章士钊,在最高领袖那里挂了号,拿着领袖开的条子去了小学当老师。经过数次运动之后,夫妻二人胆子都很小,谨小慎微,但求苟全性命。海外亲友回国,都不敢让子女相见,甚至子女问起自己家族历史,都不详说。
段宏范的儿子段昌延,高中毕业之后到内蒙古插队。1971年拆库房的时候同伴遇难,家属唯一要求是把尸体带回北京,他就背着尸体走了13天回京;另一个儿子段昌建,直到红卫兵来抄家才知道自己是“军阀”段祺瑞的后代,既不能参军也不能考大学也不能入党,后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退休了事。
段祺瑞的孙女段瑂,嫁给了曾国藩的后人曾昭德,后来留美学医,是有名的内科专家;另一个孙女段惠敏,只在天津化学试剂一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段祺瑞的曾孙段希增是电影美工师,上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五朵金花》和《冰山上的来客》,就是出自他手;其他的曾孙一辈,也有当小学老师的也有当大学教授的,也有埋头工程设计也有寄情书法绘画的,不一而足。
段祺瑞对子孙的家训“不从商不从政不从军”,也许是他一生从权力漩涡里挣扎过来的心得:他只想后代平安度日。只是他身故之后,后代反而多受他的牵连,这也是他咽气时无论如何想不到的了。时代的喜怒好恶由不得他段祺瑞,即便这不那不,有时也不管用。
参考:周俊旗《段祺瑞段宏业段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