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这个死胖子,文艺得要命

2017-07-01 13:00:19

许鞍华执导的抗战片《明月几时有》上映了。有“许鞍华”这个名字在,这部电影显然值得期待。毕竟,要论中国没拍过一部烂片的导演,除了许鞍华,还有谁。

许鞍华的反面,就是王晶了。许鞍华是“叫好不叫座”,而王晶是“烂片之王”,捞金无数。不过,用“烂片之王”来描述王晶这个死胖子,也是太过于草率了。跟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王晶其实文艺得要命。

这个故事呢,要从许鞍华说起。许鞍华当年获奖无数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在找不到投资最艰难的时候,王晶出现了。他主动了联系了许鞍华,给了她100万元投资。

王晶此举,大大出乎许鞍华意料之外。要知道,他们两个早就是仇人了。许鞍华早年拍《客途秋恨》的时候,王晶一句“谁要看一个胖女人跟她母亲的自传?”让许鞍华当时特别生气,回击道:“我认为王晶拍戏态度不端正,拍了很多烂片。”当时香港媒体很希望她和王晶互掐,甚至有媒体标题上写着“开战!许鞍华放话要揍王晶”。

但两人并未掐起来。这是因为许鞍华后来看到王晶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说自己最佩服的香港导演就是许鞍华和吴宇森,这让许鞍华很不好意思,觉得王晶“胸襟很大”。

当然了,王晶嘴巴也很大,嘴炮无敌。一句话惹到了许鞍华,又用一句话安抚了她的情绪。

王晶虽然嘴贱,人还是挺好的。要不然他怎么会投资许鞍华的电影呢?要知道,许鞍华虽然节操一直在线,但拍出来的电影票房大多都不行。王晶拿钱给许鞍华拍电影,肯定是不指望挣钱的。后来王晶解释说,他投资《天水围的日与夜》,只是觉得“许鞍华的戏不应该这样。她是我佩服的导演,她都找不到钱拍戏……太不正常了。”

确实是不正常。香港电影早年间那么风光,如今连许鞍华这样的大导演都找不到钱拍电影,真是不忍看了。当然了,许鞍华的选择也不正常。如王晶所说,“为什么不继续拍《投奔怒海》《撞到正》这样名利双收的片子呢?为什么老是去拍一些古古怪怪可能让你下一部片子找不到投资的片子呢?”

是选择适应时代,还是坚持自己,这是个问题。

王晶显然是时代的宠儿。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创作第一部电影剧本《鬼马狂潮》到现在,王晶在三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制作了300多部电影,导演的作品近100部,写了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170多部,监制作品160多部,还有超过1000小时的电视剧。

从1989年的《赌神》开始,王晶先后导演了赌片系列四部曲《赌侠》、《赌圣2》、《赌神2》,4部电影香港总票房超过2亿港币,成为香港最卖座的导演。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当然更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王晶与周星驰这对喜剧电影黄金搭档。他们合作的《鹿鼎记》《逃学威龙》《九品芝麻官》等数十部电影几乎一路飘红,简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不过后来两人却因种种原因闹掰,令人唏嘘不已。

赌片、喜剧片、三级片,没有王晶不能拍的。往大了说,王晶见证了香港电影在华语电影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辉煌。但香港电影的辉煌,90年代后就开始逐渐没落,进入新世纪之后更是惨淡的不行。按王晶的说法,就是香港电影20年前就没有了。有点本事的人都想别的出路,只有王晶坚守香港,给观众奉献出一部接一部的烂片,努力跟上这个时代。《澳门风云》票房6亿,很多人都想不到。

王晶的烂片,对于观众而言,自然是要骂娘了。但对于香港电影工业,多少有点保留火种的意味。王晶一直在拍,也就养活了多少没工开的香港电影人。没有这些人,香港电影也就完了。

王晶为什么要投许鞍华呢?也是这个意思。文艺片的存在对电影行业的根基很重要,为这个冒一些风险值得,拍商业片赚钱补回来就是了。

这也就是《一代宗师》里所说的面子与里子的关系了。商业片挣钱,艺术片挣口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总有人要去拍商业片,而王晶的商业片,拍得不算差了,毕竟是大众消费品,符合大众口味就是真理。

其实,王晶本来是想成为一名文艺片导演的。他1999年拍的《笨小孩》还让香港的老牌红星叶德娴获得了台湾金马奖影后,也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后的提名。当时为了争取到这部片子的导演权,王晶还主动向投资方表示,自己可以不要导演费。

如今回过头再看,也很难相信这部不具任何商业卖相的文艺片,居然是出自王晶之手。相比后来让叶德娴终于拿下金像奖影后的《桃姐》,这部电影所刻画的人物间感情的复杂与张力恐怕还要说在《桃姐》之上。但《桃姐》就获奖无数,《笨小孩》就埋没了,这就是命。

但《笨小孩》的票房不好,王晶此后不再涉足文艺片的拍摄。这跟他父亲、著名导演王天林的从影经历十分相似。1960年的《野玫瑰之恋》是王天林的代表之作,以歌舞片形式讲述放荡歌女的情爱悲剧,十分文艺,然而因情节类似《卡门》令王天林与得奖失之交臂。

在这之后,王天林就选择去接拍一些更能赚钱的电影,后来还进了TVB,拍出了经典的83版射雕,“我可以拍文艺片,也会拍动作片,最重要就是卖钱、好看。”这一点倒与他的儿子不谋而合。

业余时间,王晶最喜欢看文艺电影。之前王晶接受采访时说过,影响他最大的电影有两部,“一部是上世纪60年代的《疯狂世界》,导演是斯坦利·克雷默,一部讲述人性阴暗面的生活剧却能拍成喜剧,而且是三个小时,当时给我震动很大。另外一部就是男孩子看后都会念念不忘的《教父》。”

王晶欣赏许鞍华,但也有自己的电影品味。除了两部《天水围》电影外,他还投资过许鞍华描述女同性恋的小众题材片《得闲炒饭》。但到了《黄金时代》,王晶又不愿意投资了,他认为《黄金时代》是一部高成本的“像主旋律电影”,采用的是“老派的拍法,又不肯走娱乐路线,肯定就会吃亏。”

拍不出新东西,那就只能走娱乐路线,专心挣钱。王晶倒是看得明白。有人问王晶《澳门风云》4今年会拍嘛?王晶说:你觉得投资人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这也无可厚非,好莱坞还不是这么玩。

烂片之王。

表态
  • 个喜欢

  • 个香蕉皮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