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虽然这次徐晓东在几秒之间就把雷雷按翻在地一顿暴打,但正如徐晓东不能代表MMA的高境界一般,雷雷的“雷公太极”更不能代表中国传统的太极拳。
简单地说,就是人不如人,而非拳不如拳。雷雷的太极,只有字的写法跟太极沾边。
太极、八卦、形意,中国的三大内家拳虽然拳法招式不同,但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都分为练法和打法。练法,是练习时候的方法;打法,是实战时的应对。
这其实跟钢琴一样。大师练琴的时候未必快,反而可能比一般人更慢;但到了台上,便如暴风骤雨雷鸣电闪。
以太极为例,平时在公园里、电视上看到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太极拳,都是轻柔缓慢的。但那是练法,不是打法。真的动起手来,太极迅如闪电。
二
雷雷的太极,据说是他自己悟的。他自己也说了,他不行不代表太极不行。虽然到如今尚没有人出来证明,用太极把徐晓东也打得满脸是血,但并不代表这种可能性绝无仅有。
就好像一个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跟福原爱打输了,他说没什么,我们的张怡宁拿个汤勺也能KO你。可张怡宁要是不露面,大家就会觉得这是在吹牛。
既然如此,那些真正的太极高手都去哪里了呢?大部分都死掉了。
杨氏太极拳的祖师爷杨露禅,当初在北京与对手比武。北方武师多的是身强力壮的彪形大汉,至少不会比今天的徐晓东差到哪里去,但身材瘦小的杨露禅无一败绩,被称为“杨无敌”。
那时没有媒体、没有手机,也少不切实际的吹嘘。若杨露禅像如今的雷雷一样一击即溃,也没人会给他这样的外号。任何时代都有对名声不服气的人,持久不衰的名望,只能从一场一场的实战中得来。
只不过他在为清朝王公大臣们授拳之时,教的是练法而非打法,柔和缓慢的动作更适于养身。再好的东西,也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要向大众推广,除了实战之外,立竿见影的效果比穷年累月的苦练更重要。于是太极的练法和招式,就这样普及和流传了下来,甚至于变成了武术比赛的套路。
那么太极的那些打法呢?传给了自己的子嗣。传到今天,也不知还在继续没有。习得太极打法的,才是太极拳的真正传人。
但如今,多的是像雷雷这样半路悟道、无师自通的太极宗师。
三
除了自然离世之外,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武术高手毕竟是血肉之躯,空手难敌火药。
在《精武英雄》里,李连杰饰演的陈真,对日本第一武术高手、黑龙会的总教头船越文夫表示,“技击的目标是击倒对方。”
船越文夫回答:“你完全错了。年轻人我告诉你,要击倒对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
这是确凿无疑的。清朝末年的八卦门高手、一代宗师程廷华,就死在八国联军的一阵排枪下。武术若没有练到《黑客帝国》里基努·里维斯那样的境界,面对出膛的子弹就只有死。
因为在“击倒对方”这一点上的方便、实用和轻而易举,热兵器取代了技击的作用。道理明摆着:你练四十年的拳,也经不起我一枪。搞一把枪到手——尤其在乱世时期,难道不比练四十年的拳容易?
“击倒对方”的用途式微之后,武术就逐渐沦为追求动作美观和讲究养生健体效果的套路。如今的武术比赛,几乎都是变相的体操比赛。另一方面,影视业的兴起,又把武术的魅惑推倒了另一个极端。
在实战中生死间不容发的时刻,看上去往往平平无奇,惊险只有局中人自己知道。而在武侠片里,如果没有目眩神迷的动作设计、花样百出的拳来脚往,便没有票房。黄飞鸿和叶问若打得不好看,便无人问津;打得好看了,又总有人以为那是真的实战。
高手对此当然是无可奈何的,真功夫练起来又枯燥又难又花时间。大家乐意学花拳绣腿,你再有功夫,又能生几个儿子来把真正的技击传承下去?
高手越来越零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四
自从韩非子那时开始,“侠以武乱禁”就深深地植入了历代统治者的头脑里。在需要争天下的时候,勇武大行其道;可一旦夺权成功,勇武就成了统治者极力打压和灭之而后快的东西。
从春秋战国之后,中国人血脉里的尚武精神就一再被弱化,被异族统治之后,终于成功地转变成了鲁迅笔下无能、愚昧、胆怯、麻木,随时准备任人宰割的鸡鸭。
全民族的尚武气质虽然与时俱退,但武术还是在庙堂民间、深山老林,以师徒相传的方式血脉延续。要有真功夫,除了自己的勤奋和天赋之外,师父给不给真传是关键。一套功夫,最精华的东西往往都简单,只有皮毛的东西才会被装饰得美轮美奂。
像民国时期形意拳名家薛颠,其所著的《象形拳法真诠》一书虽然讲明了形意拳的核心精髓,但若乏人指点,也没多大用处。看书就能学会拳,这是印刷时代之后最大的误解。
据当时与薛颠交过手的人回忆,他身形如鬼如魅,无人能挡。薛颠最后在镇反运动中被枪决,罪名是“拳霸”。可惜他一身惊世骇俗的本事,从此就成了后人口中讥诮的笑话。
五
既然击倒对方已经不再是武术的吸引力,那习武是为了什么呢?
在电影里,船越文夫说:“练武的目标,是要将人的体能推到最高的极限。如果你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要了解宇宙苍生。”
如果你把“体能”仅仅理解为体力的话,那习武的效果不如铁人三项和马拉松。船越文夫的意思,是通过习武把人的身体机能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而“了解宇宙苍生”,其实跟不久前逝去的武侠小说宗师黄易反复表述的精神一样,那就是求“道”。
中国武术的拳理,并不是人体骨骼构造或运动生理学,而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东西。它们不但体现在武术里,也体现在书法、中医、舞蹈、建筑等几乎一切的实际技能里,这是中国文化里真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核心中的核心。武术是一棵树的话,它们就是土壤。
只是再灿烂的日月星辰,也有终结的一天。武术的退场,其实只是中国文化整体退场潮水中的一滴而已。当真正的武术高手消亡殆尽之际,各路或有意或无意的江湖骗子就粉墨登场,在实战中的每一次一击即溃,都在给武术的身上泼上一盆脏水。大众习惯性地认定不是人输给了人,而是拳输给了拳。
所以跟中医一样,要是留不住,索性让武术失传个干干净净的好。世上又哪有什么东西,会真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