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在2003年之后,这更是众多歌迷影迷纪念张国荣的日子。哥哥逝世14周年,仿佛还是昨日。
2003年4月1日晚上18点41分,张国荣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24楼坠下,宁采臣、陈蝶衣、十二少……一系列经典角色也一并带走。
本期封面八卦,我们从《明报周刊》第一张和张国荣有关的封面说起,一共挑选了14张封面,纪念哥哥逝世14周年。
1.
1986年2月24日,第850期的《明报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个双手叉腰欢呼跳跃起来的人,纯色的衣服裤子,很有活力很显年轻。出道9年,28岁的张国荣以这样的形象第一次登上《明报周刊》的封面。
和当年那些选秀出身,十七八岁就登上这本杂志封面的港姐比起来,张国荣实在是有些晚了。
在这之前,他已经从业快9年,出了5张专辑唱片,演出13部电影、14部电视剧,1983年的《风继续吹》让他成名,1984年的《Monica》让他同时获得获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劲歌金曲的舞曲,这是香港歌坛的第一次。
张国荣走上演艺的道路实属偶然,他爸爸是香港很有名的洋服店裁缝,张国荣13岁就被送到英国去念书,念完中学张国荣也很顺利拿到奖学金在英国一所大学念纺织专业,爸爸做男装,他打算自己以后就做女装,父子两人强强联手。
结果大一那年,张国荣父亲就身患重病,他不得不赶回家里,不得已中断学业。在《今夜不设防》中,张国荣讲自己卖鞋卖牛仔裤。
一次偶然机会,1977年张国荣去参加亚洲歌唱比赛,他最终得到第二名,签约丽的电视,正式走上星路。
这个封面有意思,标题为《提起陈百强,张国荣就气》。从入行开始,张国荣就经常被媒体拿来和陈百强比,当时两人都属于同一个经纪人,自然而然就被媒体煽风点火,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采访的时候,记者当然要拿这件事来问。根据当事记者的回忆,张国荣说:“我不希望他的名字出现在这篇稿子里,因为他和我根本没得比。”
说完张国荣又继续补充,“我不是说他唱得不好,但他唱来是柔的,我是刚的;他高音,我低音。为什么偏偏要拿他跟我比呢?为什么不拿我跟阿伦(谭咏麟)或罗文比?”
所以这本杂志出街之后,媒体重要拿张国荣和谭咏麟说事儿,成为所谓新的冤家对头。
2.
过了两个月,1986年4月27日,张国荣又登上的封面,不是头条,右上角的一条标题,讲《张国荣救了梅艳芳一命》
这件事也是张国荣和梅艳芳众多友情故事中难以抹去的一笔。
美加之行,她们当时在台上唱歌,突然有个疯狂的男歌迷走到台下拉了一下梅艳芳的脚,梅艳芳当时穿着裙子很尴尬的,这时候张国荣英雄救美,拉了一把梅艳芳。不然梅艳芳被男歌迷拉下台就惨了。
张国荣和梅姑的感情是最好,早在《胭脂扣》之前,两人就在《缘份》中飙戏,之后梅姑在入行20周年演唱会的时候,饱受疾病折磨的张国荣还上台表演。
3.
1988年,年初女神杨紫琼披上了嫁衣,年中的时候,8月7日,张国荣又因为自己的一场演唱会登上了《明报周刊》的封面。不写演唱会有多么豪华多么酷炫,封面反倒关心起张国荣的裤子,《张国荣熊腰暴瘦,三天两日改裤头》。
那一年,张国荣成为第一位亚洲区百事巨星代言人,他此次演唱会是从当年7月29日开始的,一直持续到8月20日,不停歇地唱了23场。
张国荣很早就在为这场演唱会做准备,不瘦才怪。7月底的演唱会,哥哥从四月就已经在着手准备,首先是练气。先是在马会泳池,后来暑假,太多学生,他又转到私人会所。“起初每天游二十五个池,逐步加至四十。”
游泳之外,也配合着跑步健身。等到5月份,为了演出的效果,给观众呈现最美的舞步效果,张国荣又特地跑到日本去学了半个月舞蹈。
临近演唱会还专门去欧洲、日本挑了两个星期的衣服,这态度一直让人感动,值得好多人学习。
4.
1989年,圣诞节的前夕,《明报周刊》封面终于用比较严肃的标题来写张国荣,《只有一个人相信张国荣真退休》。
确实是挺沉重的一个话题,张国荣在最红的时候说他要退休要告别演唱会,那年他蝉联了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最受欢迎男歌星奖”以及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的“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等奖项,还推出了三张唱片。
好多人都在讨伐哥哥,说他是骗子为什么要告别,而此刻,只有好友吴宇森相信张国荣是真的不唱了。
退休这个念头一直伴随着张国荣,她把这个消息告诉陈淑芬,陈淑芬呆了一呆,以为他开玩笑。他把消息再告诉徐克、钟楚红,他们也都丝毫不相信。只有吴宇森信了,“他知道我的性格,他知道我说得出就不会改变,因为我是很怪的。”
为这次告别演唱会,张国荣依旧准备了很久。服装是张国荣亲自挑选的,舞台面积之大,打破了体育馆纪录,陈淑芬说“他们把能够运用的空间都用尽了,制作费足以购买几层洋楼”。
演唱会在香港办了33场,也在全球进行了巡演,声势巨大,以此来安慰那些热爱他的歌迷。
5.
1994年7月10日第1339期的《明报周刊》封面,主打不是张国荣,左下角的标题写着《张国荣做好全裸心理准备》,不是什么花边新闻,这次张国荣是要很认真地讨论拍戏的职业精神。
告别歌坛的这段时间,张国荣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电影里。也在这一时期拍了好多经典电影,比如《阿飞正传》《霸王别姬》《东邪西毒》……剧本必须要好,否则宁愿不拍。张国荣和好多知名导演合作,这样才更能擦出火花。
作为一个专业演员,张国荣早就冲破了全裸的心理关。拍《失业生》,有大胆的暴露镜头。和叶童拍《烈火青春》时,做爱镜头一样自然。
“要拍这类戏,若认为剧情需要,请导演说服我吧!只要顺理成章,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拍戏就要让观众入信。”
6.
也不知道是不是当时没有什么明星八卦吸引眼球,这一期的封面去扒了一下张国荣的家,奢华得简直不像话。
张国荣花了二千六百万买了一栋三层高的海景洋房,全屋面积六千五百三十二平,五个房间。家具大多都是意大利进口的,一张床就要10几万。
在张国荣最开始出道的时候,挣1000的工资,他就可以花掉一半拿来租房用,尽力享受最舒适的居住环境。
住豪宅的时候,张国荣就有4套房产了,两间在加拿大,一间自住,一间用作收租;两间在香港,一间是妈妈住,另一间自住,简直太会投资了。
7.
这么会投资,在当年,要知道张国荣可是数学白痴,其中必定有问题,当时好多人都在猜测张国荣的契妈张玉麟夫人送了他七千万。
面对造谣,张国荣此刻人虽然在加拿大,还是做出了回应,《张国荣:我没用过契妈一个仙》。那些人当初列出来的证据,都被张国荣一一打脸回去了。
比如讲张国荣父亲张活海的名字写成张有泉辣,将一辆根本没有200万的保时捷说成200万。
8.
过了两年,依旧没有放过张国荣的财富,说张国荣年赚一个亿,真是莫名想起了皮革厂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的梗。
现在大家都知道是谁在帮助哥哥打理财富了吧。是唐先生。
9.
这一期的封面,张国荣依旧是在角落里。大图是黎明。那次,张国荣接受了林燕妮的专访。
10.
《明报周刊》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在2002年3月2号出街的那期杂志封面会成为张国荣生前最后一次曝光。
可惜最大的那张照片还是吴奇隆离婚的事情,哥哥的照片只能放在旁边很小一块尺寸。没说别的什么扯眼球的话题,依旧是聊电影,当时《偷心》即将开拍。这是张国荣导演的一部未完成的处女作电影。
没出炉,据说是因为投资的缘故,他有钱,但张国荣想要找到有真心赏识自己导演才华的投资者,这个愿望没能实现,一直对哥哥打击很大。
11.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走了。《明报周刊》连着做了两期张国荣的封面,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安排。第1795期,《从自救到自杀,张国荣最后的黑暗日子》《独家专访:陈淑芬力证哥哥唐唐情没变》。
12.
当时很多关于张国荣的很多传言都出来了,紧接着的1796期,唐唐在《明报周刊》上破例开腔,请求传媒勿再以文字、语言对张国荣进行“鞭尸”。
而梅姑也详细说了和张国荣同甘共苦的兄妹情。
13.
每逢忌日,总会有哥哥的消息爆出,究竟因何而跳楼依旧是所有影迷关心的问题。8年之后,《明报周刊》给了一个封面,试图解答这个疑问,《密封八年,首度曝光,张国荣死前六小时,与挚友的最后午餐》。
那天,哥哥张国荣和好友莫华柄在铜锣湾的Fusion餐厅吃饭。那年非典,哥哥戴着口罩,很紧张。
在聊天时张国荣问莫华柄:“如果你病得很重,不能治愈,你会怎样解决?”听到这个话题,莫华柄回答说:“我会吃安眠药,万一人家找到都有得救。”
可是哥哥却说:“你错了!要死,最直接是跳楼!”没想到他最后就采取了这个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14.
十年,在中国人心中是个有特殊情节的时间节点。
13年靠近哥哥忌日的那期《明报周刊》,封面是《悼念张国荣,唐鹤德独家私信“我仍是伤痕累累”》
人们一直都唐唐都有猜忌,又过了几年,不知道唐唐现在是否依旧伤痕累累。
八卦和酒一样,不怕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