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赠他一块翡翠,他还了一场鸦片战争

2018-09-14 21:04:30

1.

老年乾隆万万没有想到,他在9月14日这天,亲自接见并赏过礼物的一个英国小男孩,会给自己的孙子道光皇帝乃至大清朝带来遗臭万年的耻辱。

1793年的九月初,暑气还未消退,已过八十的乾隆正在热河行宫避暑休憩。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乾隆接到了两广总督的一封紧急奏折,奏折上说,有一个名叫“英吉利”的陌生国家,派人到广州来送信,说打算要来“朝贡”天朝。

信的语气倒是十分恭顺,这个“不知名”的国家说本来想要来庆贺乾隆一年前的八十大寿,不过信赶晚了,心中十分不安,因此在今年赶来为乾隆庆生,如能赏脸面见,他们的皇帝会“十分欢喜”,信的最后还“虔叩天地保佑天朝大人福寿绵长”,极尽中方礼数。(后来的《英吉利国夷人》)

乾隆阅后大悦,虽然不知道这个“英吉利”是哪个旮旯的小国,但一定是有闻天朝威名,前来纳贡,我朝不费力气便能增添藩属,也是美事一桩嘛。于是乾隆回复两广总督,答应面见,还破例特许英吉利使团来时从天津上岸。

如今一年过去,英吉利使团正在北京赶往行宫的路上,眼前宫中最大的事是筹备皇帝的生日,山庄中处处鸟语,平和静谧。压根儿不知道另一边,结束了大航海时代的西方国家,已经在为各自的发展寻求新的突破。法国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科西嘉岛的小个子正在一步步地登上法国的政治舞台;华盛顿宣布在费城连任美国总统;英法荷三国正为殖民地的争夺而大打出手……

2.

英国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中年龄最小的是托马斯·斯当东,只有12岁,他是马戛尔尼副手乔治·斯当东的儿子,跟着爸爸随行,当然也不是来旅游的,他的职务是见习侍童,平日里干些端茶倒水跑腿的轻体力活,正式场合则要跟在马戛尔尼后边为他提斗篷的后沿。

从英国朴茨茅次出发,到达中国大概要半年时间。漫漫海上航行枯燥无聊,小斯当东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闲下来就爱看些由传教士编写的天朝风情志,顺便拉着翻译们学习中文。小孩子很好学,很快就掌握了中文日常对话,成了使团中除了翻译外唯一能用中文简单对话的人。

9月14日,英国使团终于在热河行宫见到了乾隆,这位83岁的老者看起来很精神,极具庄重与威严,同时又很和蔼慈详,欣欣然地接受了英国使团带来的礼物——代表了英国工业化成果的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不过乾隆并不觉得这些玩意儿有什么大不了,大概是民间的奇淫巧技罢了,看了一眼,便命人拖到了圆明园当装饰。(马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皇帝)

倒是这些个前来朝贡的蛮夷竟然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让乾隆感到恼火。毕竟,一方的本意是和平谈判,一方一如既往的以为是远道来贡。不跪不说,还要向天朝提要求,乾隆甚是不悦,现场气氛变得有些僵。

此时和珅注意到了使团中的小斯当东,跟皇帝耳语,说这个小洋人会说中国话。乾隆一听,也对这个英俊活泼且恭顺有礼的小小“中国通”产生了兴趣,于是抛开了官样文章,进入了娱乐环节。他让小斯当东跪近一些,让他多说些中国话,不知道出于老年人对孩童天然的好感,还是小斯当说话着实漂亮,乾隆不仅亲赐翡翠一块,还从自己腰间解下一个绣有龙纹的黄色丝织荷包送给了小斯当东。(小斯当东与乾隆交谈)

尽管其他英国人觉得,这不就是个手工钱包嘛,但小斯当东对此颇为重视,他从书上了解到“东方人把皇帝身上带过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视为无价之宝”。这次奇遇使小斯当东有了深厚的东方情结,给了他了解这个国度的充足动力,以至于他以后的人生,也与这个东方国度绑在了一起。(御赐的锦囊)

事实上9月14日这天,败兴而归的英国使团除了上贡什么也没干成,对清朝提的所有要求一律被拒。但不能说英国使团的此次觐见完全失败,起码站在小斯当东的个人成长史上看是这样。

3.

回到英国后,小斯当东没有浪费此行打下的中文基础,饱含热情的投入到了中国的文化典籍中,迅速成长为了一个颇具水平的汉学家,虽然年龄不大,但大家对中国有什么问题,都问他。

7年后,20出头的斯当东又专程来到中国,开始其在东印度公司驻中国广州商管的职业生涯。他也结识了不少年龄相仿的清政府高层预备军,其中就包括当时还是大学士的松筠,以一种深入的姿态了解着这里。(托马斯·斯当东)

时为书记员的斯当东喜欢搜集和整理有关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料信息,甚至花十年时间翻译了《大清律例》。并在《爱丁堡评论》上发表评论员文章《大清律例评论》,以否定当初马戛尔尼乃至整个西方对这个民族产生的过高估计。

当然,这些是在他不断的比对中,对中国理解的加深。更准确来说,是对清政府的了解逐渐加深。(东印度公司在广州总部)

12岁时不懂团长马戛尔尼说:“有官员居然直接伸手摸使团成员口袋,搞一只西洋表也好,‘就像小偷一样’”是什么意思,现在却深有体会。

粤海关税务监督对于外国船只和外国商人加之于税收的百般盘剥;清政府对于自由贸易的千方百计的阻挠;以及“地方官员对皇帝政策的自我加码:因为做过头是没人责怪的,做不到位则会被斥责”;“税收在每一级都比前一级增加,差额都流入这一级官员自己的腰包”……

每天还要与这些大清的官员和官商进行憋屈的折冲,这些都曾让他怒火中烧。

到了35岁这年,已经开始全面着手负责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事宜的斯当东又得到了一次更新的认识。是年1816年,他作为新任大使阿美士德的副手再访清朝皇帝——已经继承了父位的嘉庆。

跟上一次马戛尔尼到访的23年前比起来,此时两国的情况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刚刚赢得了反法战争的胜利,在整个西方世界已经所向无敌;而嘉庆这边,刚用四五年的财政收入镇压下了白莲教起义,颓势尽显。(被攻击的法国舰队)

不过嘉庆比自己老爸更为傲慢,得知英国使团不愿行叩头礼后,自官员到皇帝全程没给使团好脸色看,过程中甚至充满了拉拽,强迫磕头,之后直接把使团逐出了北京。

斯当东在广州工作的十多年间,乾隆时代带给他的那一点点的亲切感一直在被消磨,此次经历似乎完全耗尽了他的感性情感。其实跟后来许多在大清工作的英国人一样,无论与中国人建立起怎么样的私人关系都没法改变他们的外国人立场,小斯当东的中国情结也并没有那么复杂,12岁时的那一次仰视与尊敬,早就烟消云散。

之后没多久,斯当东便回了英国,开始竞选下议院议员,从一枚螺丝变成了一把扳手。

4.

1839年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能给东印度公司和大英帝国带来暴利的鸦片贸易遭到了清政府的封杀,很快英国下议院围绕解决方法展开了讨论。(林则徐虎门销烟)

议员格莱斯顿首先站出来反对为了罪恶的鸦片交易而挑起战争。已是资深议员的小斯当东从斜刺里杀出,用更现实更具体的论据反驳,而且以绝对的英国利益出发:“我们进行鸦片贸易,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呢?没有。当两广总督用他自己的船运送毒品时,没有人会对外国人也做同样的事感到惊讶。”“如果我们放任在中国不受人尊敬,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不受人尊敬。”“尽管令人遗憾,但我还是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而且也是必要的。”(竭力主战的斯当东)

最后斯当东的主战派以9票领先的优势引领了鸦片战争。这个从小便致力于揭开东方大国神秘面纱的英国人,在揭开之后并没有看到丁点自己会为之不舍的东西,只有满目疮痍,不堪一击。

斯当东此时心中有没有残留的怨气或是其它别样的情绪我们不得而知,只不过跟他面见过的乾隆、嘉庆比起来,在他的字句之间,似乎更能体会到所谓大国的傲慢。

大国的傲慢与大国的更傲慢。

阿卜萝
阿卜萝
表态
  • 个喜欢

  • 个香蕉皮

消息提示